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发育性协调障碍患儿护理管理
一种多功能辅助轮椅
锚定等级评审提升医院管理品质
1
11 1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发育性协调障碍患儿护理管理
 


□李翼哲 张贞焕

患儿明明,7岁,男性,小学一年级学生,因“持续性运动能力落后伴体育课回避行为”就诊。患儿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智力发育正常且学业表现优异,核心问题为运动协调障碍,导致日常活动参与度降低,伴发负性情绪反应。
本文从护理专业角度出发,对发育性协调障碍(DCD)患儿护理管理进行系统化探讨。以7岁患儿明明为例,阐述护理评估要点、诊断体系、干预方案及评价指标,注重多维度有机整合与多学科协作,为同类患儿护理提供专业参考。

评估要点

运动功能评估 笔者采用国际通用运动能力量表(MABC-2)评分,评估患儿的书写功能,球类运动准确性测试,以及复杂动作序列完成度。
心理社会评估 运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SCARED)、儿童自我知觉剖面图(SPPC)及学校适应能力量表(包含课堂参与度等),全面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评估 评估家庭运动支持系统,调查学校课程适应性,记录社会活动参与频率,分析患儿与不同环境的互动情况。

诊断体系

运动功能障碍 是否与神经发育异常,导致患儿的动作计划能力缺陷有关。
活动参与受限 是否与运动技能不足,引发患儿的社交回避行为相关。
自我概念紊乱 是否与长期运动挫败体验导致的低自尊有关。
家庭应对无效 是否与照护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及干预技能缺乏有关。

干预方案

笔者为患儿设计康复运动方案时,坚持以躯体功能和结构为依据,预防潜在的功能运动问题,改善患儿的躯体功能;以活动为导向,目的是提高患儿的活动表现;以参与为导向,设计患儿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提升活动的参与度。
功能导向性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 利用平衡板、触觉球等器械,改善患儿的肢体感知。
双侧协调训练 设计抛接球、手脚配合操等双任务活动,提升患儿的肢体协调性。
精细动作训练 采用渐进式握笔器、电子描红板等辅助器具,增强患儿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
活动适应性干预
任务分解技术 将复杂运动分解为可操作步骤,逐步引导患儿学习。
环境改造策略 调整课桌、椅子的高度,提供防滑书写垫,优化患儿学习与活动的环境。
代偿性训练 开发个性化运动记忆策略(如动作口诀等),帮助患儿记忆动作要领。
参与促进计划
同伴支持方案 建立运动互助小组,让患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提升运动参与度。
阶梯式暴露疗法 制定渐进式体育活动计划,逐步减少患儿对体育课的回避行为。
正向强化系统 建立运动成就可视化记录表,激励患儿积极投入运动。
在确定为以活动为导向或以参与为导向的干预方案中,主要目的是提高患儿的积极性,而干预措施的内容涉及技能表现的直接训练。DCD患儿还应在书写上进行干预,以提高患儿书写的质量和速度,降低DCD对患儿学习能力的影响。

心理支持

沙盘治疗
每周引导患儿进行2次主题沙盘构建(如“我的运动场”场景),采用叙事疗法解析患儿作品中的自我投射,记录治疗过程中患儿肢体语言的改善轨迹。
认知行为干预
识别患儿运动相关负性自动思维,建立“尝试-调整-成功”的认知重构模型,设计运动错误容忍度训练项目,改善患儿对运动的负面认知与情绪。
家庭心理教育
制作DCD认知手册(如常见误区解析等),每月开展1次亲子运动工作坊,建立家庭运动日记共享机制,提升家庭对患儿疾病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DCD患儿在运动协调方面存在困难,常因运动表现不佳遭受同伴嘲笑、家长责备,久而久之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患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在对DCD患儿进行运动干预的同时,必须重视心理行为支持,采用沙盘治疗、心理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患儿克服不良情绪,培养自信、坚韧的品格。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