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莫道桑榆晚
遇见光的庭院
与书为友
“会说话”与“不会说话”
春色正浓
征 稿
1
11 1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莫道桑榆晚
 

□胡兴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放到路玫身上很合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出了路玫在百花园中育桃李的情景。讲台上,路玫讲授的是知识,燃烧的是自己;黑板上,路玫书写的是期望,擦去的是功利。路玫始终践行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生格言。
    路玫怀揣着对中医药学的崇敬和向往,于1978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如饥似渴地沐浴在中医药知识的海洋里,常常夜里12点还在诵读《伤寒论》,第二天早晨6点又在背诵《针灸学》。路玫说自己对中医学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总觉得学习时间不够用。
    在大学期间,路玫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一名针灸老师。40余载,路玫坚定执着,无怨无悔。从最初的针灸老师,到后来的教授、副院长、院长、首席专家等,直到退休,路玫始终认定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针灸老师,在教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路玫犹如一座灯塔,为学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执教40余载,虽然已是为数不多的针灸专业二级教授,但是路玫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授过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等不胜枚举。为了传承老专家独特的中医药技术,路玫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同道一起困知勉行,恭身求教。正如唐代诗人罗隐在《蜂》中所写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路玫挖掘整理的“冉氏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色技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成功立项,让这一安全、舒适、疗效显著的技术焕发了光芒。路玫开设选修课近20年来,每次上课都座无虚席,有的同学没座位就站着听课。
    路玫自1986年开始,就致力于针灸对抗放疗与化疗副作用的临床研究。路玫在中国针灸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从事科研工作近40年,路玫始终秉承科教兴国,把科学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扩大学生的科研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虽然现在路玫已退休,但是她依然会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的论文、课题等。记不清有多少次,当我们走出办公室时,已是月光皎洁的凌晨,看着路玫疲惫的身影,我心中是无限的感动、感恩与心疼。正如清代郑板桥《新竹》所写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路玫曾担任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她深知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任职期间,路玫以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培养了一大批针灸人才,在全国各地从事中医针灸的教研工作。多年前,有一名学生由于家庭出现变故,情绪受到极大刺激,坚持要退学。路玫半夜亲自开车去火车站把那名学生接回学校,如母亲一样耐心地安慰他,进行心理疏导。那名学生毕业后,也从事针灸医学研究工作。
    路玫为瑞士、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也输送了优秀的针灸人才,为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中所写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在俄罗斯工作的两年,路玫为传播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推动传统医学(中医)在俄罗斯的立法,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等做出了很大贡献。
    路玫带领中国专家团队经过不懈努力,于2018年9月在莫斯科第三医科大学开设了中医针灸选修课,每周授课一次。他们的讲授,让俄罗斯的学生认识了中医药学,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年,不仅选课学生每学期逐渐增多,而且有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来中国再次学习中医药学。
    路玫殷切地勉励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医道之路漫漫,要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应戒骄戒躁,勇往直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新一代的针灸人自当凌云壮志,负青天而适南冥,挂云帆而济沧海。”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