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良性支气管狭窄是由肉芽肿、瘢痕形成等非恶性病变造成气道管壁损伤,从而导致的气道狭窄,可表现为咳嗽、呼吸不畅、胸痛等,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诸多困扰。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感染性因素是导致良性支气管狭窄的首要病因,其中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在所有支气管狭窄病例中占比超过60%。以往,良性支气管狭窄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治疗,但外科治疗创伤大、风险高、容易复发,术后并发症亦不少见。 当前,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处理良性支气管狭窄的主要手段之一。球囊扩张术是治疗瘢痕性气管狭窄的最主要技术,其操作流程为:根据狭窄情况选择外径合适的球囊,通过经支气管镜的操作孔道将球囊送至狭窄段,确认球囊导管位置包含狭窄段后,用枪泵向球囊内注水,逐步增加压力,每次球囊保持膨胀状态的时间至少为1分钟,反复操作3次。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性高,不需要全麻也可以操作,治疗后无明显的狭窄段延长,狭窄复发时再狭窄的程度比热消融治疗后轻得多,有利于维持气道复张的疗效。但为达到预期效果,一般需要反复多次操作。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气管黏膜撕裂、出血损伤,因此在操作中需要逐渐增加气囊压力和直径。对于形成时间较长、韧性较强的瘢痕,由于瘢痕挛缩,采用球囊强力扩张时会导致张力过度向气道柔软的部分传导,从而引发气道膜部的撕裂伤,严重者可导致气管-食管瘘。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因对该项治疗技术认知不足、害怕疼痛、担心治疗效果等,患者往往会在围手术期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一系列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护理这类患者时不仅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注。
病例分析
患者为女性,5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晨起较重,闻及刺激性气味时加重,伴哨笛音(又称高调干啰音),伴中等量白色黏痰,偶尔有气喘症状,在当地医院行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右侧气管狭窄,给予抗感染、“甲泼尼龙”抗炎治疗,效果不佳。随后,患者到我院就诊,门诊以“气管狭窄”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有喉结核病史,自述已治愈。 患者入院后进行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下叶支气管局部稍狭窄,右肺中叶支气管闭塞,远端肺组织不张,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右中叶支气管重度狭窄,伴有炎性分泌物溢出;肺泡灌洗液TB-DNA(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宏基因测定结果有热带念珠菌感染,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并进行两次经右中叶支气管球囊扩张术,镜下可见右中叶支气管管腔明显扩大。术后,患者未出现咯血、胸闷、气喘症状,术后4天,身体好转出院。 护理措施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帮助患者掌握正确呼吸方法、寻找呼吸规律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先进行呼吸系统健康宣教,帮助患者理解呼吸系统的原理与功能,了解自身病情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术前,患者气喘症状较明显,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床上锻炼,持续鼻导管吸氧,改善缺氧状态,同时指导患者俯卧位通气,以锻炼呼吸功能,并教授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呼吸功能。 术后,患者的气喘症状缓解,监测血氧饱和度持续高于97%,可逐步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参与有助于呼吸功能训练的活动,如打太极拳、练瑜伽和八段锦等,每日30分钟~60分钟,以提高心肺耐力,增强气道通畅性。此外,因患者右中叶支气管狭窄导致右肺局部肺不张,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促进右肺复张。 有效清理呼吸道 患者痰液较多,且因右侧支气管狭窄导致痰液不易咳出。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正确咳痰的健康宣教,讲解咳嗽、咳痰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促进患者痰液排出,避免痰液堆积,引起呼吸不畅,甚至引发肺部、气道感染。同时,每日给予两次机械排痰,每次15分钟,并每日进行3次雾化治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毫克、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毫升),以平喘化痰。雾化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协助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叩背排痰,促进痰液咳出。另外,因患者右侧支气管炎性分泌物较多,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并进行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 出血并发症预防 球囊扩张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局部水肿、出血等。为预防出血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面色、口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体征变化,并根据观察结果给予适当的流量吸氧,以免发生窒息。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咳出物情况,及时清除口鼻血块,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支气管介入术后,少量咯血属于正常现象。若发现患者发生大咯血,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床旁备负压吸引器,以免患者发生大咯血而引发窒息。 此外,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避免剧烈咳嗽、大声说话或进食刺激性食物。 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气喘症状明显,入院后进行了3次气管镜检查、2次球囊扩张术。由于自身病情较重,加之担心球囊扩张治疗效果、担心手术疼痛,患者术前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加重其身心痛苦,还可能使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应激反应,导致病情进展加速并影响介入治疗效果。 针对性心理疏导:护理人员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得知患者主要担忧疾病预后及需要反复手术。护理人员通过讲解类似病例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转移注意力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通过规律训练缓解焦虑。 社会支持系统构建:鼓励患者向家人和朋友倾诉,释放压力。 治疗认知强化:向患者讲解球囊扩张治疗的作用机制、操作流程及术中配合要点等,提高患者依从性。 建立信心:及时向患者反馈球囊扩张后的气道改善情况,增加治疗信心,缓解焦虑情绪。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