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全
在日常生活中,头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偶尔头痛,可能休息一下或者吃一片止痛药就缓解了,也就没当回事。但是,如果头痛频繁发作,就不能大意了,因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颅内动脉瘤便是其中之一。 颅内动脉瘤,简单来说,就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鼓出来的一个“小气球”。正常的血管壁像坚固的城墙,能承受血液流动的压力。然而,由于先天性血管壁发育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血管壁的某些薄弱部位就会逐渐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如同在颅内埋下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动脉瘤破裂前,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其中就有反复头痛。颅内有动脉瘤时,随着瘤体的逐渐增大,就会对周围的脑组织、神经等产生压迫,引发头痛。这种头痛往往具有持续性,且可能逐渐加重。有的患者可能会伴有视物模糊、恶心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但是,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常见病的症状相似,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发现这个隐藏在颅内的动脉瘤呢?这时候,可以进行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CT检查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在检测颅内动脉瘤方面,CT检查有着独特的优势。 普通的CT平扫就可以初步发现一些较大的动脉瘤。通过CT图像,医生能看到颅内是否存在异常的占位性病变。如果发现类似动脉瘤的可疑影像,可以进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CTA是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利用CT检查对脑血管进行成像。造影剂会使血管在CT图像上清晰显影。这样一来,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就会让人一目了然。即使是一些较小的动脉瘤,在CTA的“火眼金睛”下也难以遁形。 若通过CT检查确诊了颅内动脉瘤,患者不必过于恐慌。现代医学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对于一些较小且未破裂的动脉瘤,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平时要控制血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重视定期复查,观察动脉瘤的变化。对于破裂风险较高或者已经破裂的动脉瘤,则需要手术干预。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等。开颅夹闭术可直接夹闭瘤颈,阻断血流进入瘤体,适用于瘤颈宽、位置表浅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通过导管置入弹簧圈来封闭瘤腔,适用于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当频繁头痛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通过CT等检查看自己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等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现有颅内动脉瘤,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颅内动脉瘤带来的巨大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健康。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莱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