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治平 丁 玲 通讯员 吕贵德
“以前,我们得了大病,都要折腾着去郑州、北京看病;现在,北京专家每周来坐诊,连复杂脑科手术都能在本地做。”近日,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复诊的患者黄先生感慨地说。 在安阳,随着“名医名院伴飞计划”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患者切实感受到了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便利与实惠,实现了“在家门口看名医”。 探索: 破解医疗困境的创新之举 安阳作为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虽拥有较多市级医疗机构,但技术能力与省级、国家级医院存在显著差距,市级医院发展受限、基层服务薄弱,致使大量复杂病例外转治疗。2024年以前,全市年均外转患者超3万人次,约68%的患者流向郑州、北京等地,神经外科、肿瘤等专科患者异地就医成本超本地3倍以上。 为打破“大病奔郑、京”困境,匹配城市发展需求,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安阳市于2023年全面启动“名医名院伴飞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与国内顶尖医院专家团队深度合作,邀请国内第一梯队名院名医定期在安阳医疗机构坐诊、手术,实现与强者“伴飞”,既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减轻就医负担,又带动当地医疗机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实效: 优质医疗资源惠及群众 68岁的肝病患者王女士是“名医名院伴飞计划”的受益者之一。患有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王女士原计划赴北京治疗。如今,她在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能挂上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主任孟庆华的专家号。 “孟主任不仅为我制订了治疗计划,还通过远程系统跟踪复查结果,为我节省了来回奔波的钱,治疗效果一点儿不打折,整体费用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大幅降低。”王女士说。 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无影灯下,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主刀医生梁洪磊紧盯显微镜屏幕,精准避开患者脑干区域的血管、神经。 “过去,这类患者绝大部分要转诊北京,现在通过‘伴飞’专家手把手带教,我们已独立完成多例四级手术。北京专家每周定期坐诊,复杂脑科手术在安阳本地就能完成。”梁洪磊说。 随着“名医名院伴飞计划”的持续推进,名医主诊,复杂手术本地化后,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外转率下降45%,患者人均节省异地就医成本超2万元,家属陪护住宿费年均减少超300万元。 “名医名院伴飞计划”不仅让患者受益,更提升了本地医疗水平。安阳市肿瘤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团队合作,将早期肺癌确诊时间从14天缩短至3天;安阳市中医院通过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朱明军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汶等合作,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收徒培养等,提升本地医生综合诊疗能力。 55岁的患者张军感叹:“我家人发现肺部结节后,第三天就做了穿刺活检,第五天拿到病理报告,这种效率以前想都不敢想。” “名医名院伴飞计划”“患者不动专家动”的创新模式,在疑难病例救治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2024年7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连线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专家,共同为一名酒精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会诊。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迅速将患者的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远程会诊申请单、知情同意书等通过网络按照流程实时传输到北京佑安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孟庆华在线指导激素冲击治疗,避免了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同时,这种智慧医疗模式也惠及县级医疗系统。安阳市肿瘤医院与内黄县人民医院开展MDT(多学科诊疗)远程会诊,林州市人民医院通过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远程查房系统让患者获得上级专家的诊疗建议,实现“精准诊断—高效治疗”全流程优化。 数据显示,2024年,安阳市外转患者同比下降32%,住院总费用减少4599万元,“大病不出市”目标逐步实现。 布局: 打造省级医疗高地 在安阳市卫生健康委的“名医名院伴飞计划”规划图上,2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帮扶轨迹清晰可见。安阳市卫生健康委明确“名医名院伴飞计划”未来发展方向——在机制建设方面,建立专家服务量化考核体系,将手术带教量、技术转化率等纳入考评,每季度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对低分项目启动整改。在科研合作方面,与“伴飞”医院共建重点实验室,选派骨干医生赴北京进修,大幅提升三四级手术量,建成3个~5个省级重点专科。 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金文说,从长远来看,安阳将深化“医疗集团全域联动+县域医共体提质增效+远程医疗数智赋能”三位一体协同体系建设,通过分级诊疗体系重构、数字医疗基建、本土人才孵化三大工程,构建可持续的“造血式”发展生态,将“省级医疗高地”蓝图转化为惠民实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疗改革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