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介入手术患者的居家护理
家属护理精神疾病患者要点
食源性疾病知多少
心脏疾病科学护理临床实践与应用
无痛胃肠镜患者舒适性体验优化路径
中医视角下便血的调理
如何规范使用抗生素
1
11 1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视角下便血的调理
 


□齐新元

当马桶中出现血迹,或者粪便中混有暗红色的血液,多数人会产生恐慌心理,担忧罹患严重疾病。便血的确是不容忽视的身体信号,在中医理论体系中,采取精准辨证,便能探寻便血背后的根源,并施以对症状的治疗。
中医认为,便血主要与脾胃、肠道功能失调及体内阴阳失衡紧密相关,常见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肠道湿热,源于嗜食辛辣油腻食物、饮酒过度,致使湿热内生,蕴结肠道。湿热灼伤肠道脉络,血液妄行引发便血,特点为大便带血(颜色鲜红),多伴肛门灼热感,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苦、舌苔黄腻、小便短赤等症状,夏季、秋季外感湿热之邪容易诱发该病。脾胃虚寒,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或久病体虚,损伤脾胃阳气。脾主统血,脾胃虚寒则无力摄血,导致血液溢出脉外,便血颜色暗淡,呈紫黑色或柏油样,患者常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腹部隐痛且喜温喜按等表现。气虚不摄,由劳倦过度、久病失养引起,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中气不足无法固摄血液而便血,患者除了便血外,还可能有肛门坠胀感,甚至脱肛,同时伴有气短懒言、食欲不振等症状。感受外邪,如外感风邪,或体内阴液亏虚,肠道失于濡润,燥邪内生,损伤肠道血络,引发便血,风燥所致便血颜色鲜红,大便干结,患者常感咽干口燥。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有相应的调理方药。肠道湿热型,采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法,常用地榆槐角丸,以地榆、槐花为君药,凉血止血、清肠解毒;槐角、大黄,清热泻火、润肠通便;黄芩、黄连,加强清热燥湿之力。患者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可以食用绿豆、苦瓜、薏苡仁等。脾胃虚寒型,以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为主,常用黄土汤、附子理中丸、归脾丸等。黄土汤中灶心黄土,温中止血;附子、白术,温阳健脾;地黄、阿胶,滋阴养血止血;黄芩,制约温热药物的温燥之性。患者可以多吃山药、红枣、桂圆等温补食物,饮用生姜红糖水。气虚不摄型,遵循补气升提、固摄止血的原则,选用补中益气丸。方中黄芪、人参等,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举阳气;当归,养血活血。患者还可以配合提肛运动,进行辅助治疗。
便血虽然令人忧虑,但是了解中医辨因论治方法,有助于清晰认识病情,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果便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务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万济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东营万济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