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合理用药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冯海河:用热血点燃生命的烛光
精准护航 点亮生命曙光
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比赛
洛阳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服务
二十分钟,每一秒都充满挑战
遗失声明
1
11 1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二十分钟,每一秒都充满挑战
 

通讯员 廉兴龙  文/图

   近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了一场紧张的生死营救。一位71岁的老人因消化道出血导致休克、呼吸困难、全身湿冷,紧急进入重症医学科抢救。在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紧密协作和不懈努力下,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4月25日21时,重症医学科护士站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夜的宁静。“好,我马上准备床位和抢救设备!”值班护士接到电话后,迅速行动,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开始。
    10分钟后,朱老先生被送到重症医学科。他蜷缩在转运床上,全身湿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医护团队迅速反应,连接心电监护设备。监护设备屏幕上显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仅为84%,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情况危急。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殷飞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抢救。医务人员各司其职,展开抢救。“快!将准备好的高流量治疗为患者连接。”殷飞来到床边,一边急促地喊道,一边快速调节高流量参数。两名护士几乎同时为患者连接好了高流量管道和心电监护,测量了血压,并将患者调整至中凹卧位。殷飞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判断病情,下达医嘱,随后穿上手术衣,为患者开启中心静脉通路。此时,护士拿着检查好的动脉血气结果赶到床边,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
    殷飞固定好中心静脉导管后,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为朱老先生纠酸补液。经过大量补液和输血,他的自主循环逐渐恢复,面部和口唇的颜色慢慢从苍白转为红润,血氧饱和度稳步上升,缺氧症状显著改善。朱老先生从进入监护室到成功脱离生命危险,仅用了不到20分钟。这20分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挑战,不仅展现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更让朱老先生重获新生。
    经过紧张的抢救,朱老先生的意识逐渐清晰。朱老先生回忆起刚转入重症医学科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当时我心跳加速、出冷汗,还伴有呼吸困难,浑身大汗,手脚不听使唤,就像要死了一样。多亏了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
    经过3天的治疗,朱老先生从意识不清、胡言乱语,到与医务人员谈笑风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朱老先生出院当天,家人特意送来一面锦旗(如图),上面绣着“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医德高尚情暖人心”的金色大字,以表达对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医务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医患深厚情谊的见证。

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科现有开放床位24张,医生1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护士31人;配备ECMO(体外膜肺氧合)、HFNC(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仪、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仪、呼吸机、输血加温系统、电子支气管镜、电子胃镜、尿流量监测仪、康复脚踏车、抗血栓压力泵、机械排痰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等仪器和设备,建设先进的重症信息系统;在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及丰富的经验。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