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多 该怎么选择
河南省整形外科学学科的发展研究
1
11 1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河南省整形外科学学科的发展研究
 


□向琴

   整形外科学是专注于人体组织修复、功能重建和形态改善的外科医学分支学科,它以手术方法为主,辅以非手术治疗,采用各种组织移植技术和方法修复体表缺损、重建器官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或恢复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和外形的目的。与其他学科不同,整形外科学不针对某种疾病,也不局限于某一个解剖部位,涵盖了从头到脚的每一个器官。整形外科学与很多学科有广泛的交叉和融合。
    近年来,河南省整形外科学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基础研究

   2021年5月25日,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主任曹谊林受聘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兼职教授。曹谊林的到来,为河南省整形外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标志着河南省整形外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是引起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亦是目前难以解决的临床治疗难题。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是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具有创伤小、可再生自体活体组织、三维形态精确可控等诸多优势,可以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完美重建并达到永久性生理性修复与再生,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缺损治疗难题,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真正走到临床实际应用阶段的医疗机构在国际上屈指可数,只有少数优势单位实现了个别组织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曹谊林领导团队针对制约组织再生技术临床转化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实现了相关技术创新和临床突破。
    2021年11月8日,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申报的郑州市组织工程与整形重建重点实验室获批。
    郑州市组织工程与整形重建重点实验室以国内一流为目标,以服务患者为宗旨,致力于形成集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培训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推动体表器官再造实现精准化、仿生化和个体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实验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组织工程技术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该实验室学术团队有着20余年的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基础,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临床研究

   由于先天畸形、外伤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各种器官缺损和身体缺陷,如小耳畸形、鼻畸形、乳房缺损等,不仅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些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整形再造手术。然而,在临床工作中,这些整形再造手术疗效的好坏依赖于手术医生的经验。
    3D(三维)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整形外科手术提供了参考依据。2019年,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河南省医学3D打印中心,并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3D打印中心进行相关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工作,可做到精准操作,精确定位,个体化手术设计,将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直观、简单的问题。3D打印技术通过术前对手术部位设计、制作1∶1实体模型和手术导板,获得精确模型,为手术操作提供了直观依据。其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以下优点:
    1.术前详细了解目标部位的血管、神经及骨骼等解剖结构,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2.打印出等比例个体化手术模型及手术导板,做到术前有规划。
    3.将手术模型和手术导板用于手术,精确进行操作,减少术中意外损伤,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在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河南省首例3D打印辅助的半耳廓再造、全耳再造、部分鼻再造、乳房再造、半侧颜面萎缩修复手术相继完成。这标志着3D打印技术在河南省整形外科学实现了开花结果。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颌面部发育畸形,其发病率为1‰~1.5‰。我国目前约有240万名唇腭裂患者,每年约新增2.5万名唇腭裂患儿。在人口众多的河南省,唇腭裂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牙槽突裂是唇腭裂患者常伴发的颌面部畸形。约75%的唇腭裂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牙槽突裂。牙槽突裂表现为侧切牙和尖牙或中切牙之间的牙槽骨缺损,这会影响患者上颌骨的发育,继而出现面部软组织发育异常、咬合关系异常、牙弓不连续、牙萌出异常以及语音障碍等形态和功能不足。患者常常有自卑、悲观、怨恨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社交活动、就业择偶。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主任王喜梅申报的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重大项目“组织工程软骨在牙槽突裂骨缺损修复中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于2022年获批,并获得经费200万元。牙槽突裂的传统治疗以自体骨移植为主,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造成极大创伤,且骨移植术后成骨效果并不稳定。该项目的顺利完成,有望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应用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构建个体化牙槽骨缺损形态的软骨,植入体内后逐步骨化为稳定、生物活性接近正常牙槽骨的移植物,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术治疗所产生的难题,造福广大唇腭裂患者。

学术成果

   近3年,河南省相关专家在SCI(《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内容涵盖创面的基础研究、唇腭裂的临床研究、体表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以及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研究等。
    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中华烧伤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内容涵盖耳、鼻、乳房等体表器官再造的临床研究、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体表肿瘤的发生及治疗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临床应用研究、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脂肪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研究等。

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王喜梅积极推进成立郑州大学体表器官再造MDT(多学科协作诊疗),进行体表器官再造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为器官再造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经费支持。
    2021年5月16日,《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第七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暨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王喜梅当选为《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这有助于杂志传播更多的河南声音,进一步提高河南省整形外科学的学术影响力。
    2021年6月13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整复外科专科联盟单位”。
    2022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第一批联盟单位,加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牵头成立的“中国整形外科发展联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不仅代表着国内整形外科学的最高水平,更是推动学科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能够加入这两家联盟单位,大大促进了河南省整形外科学的发展,提高了河南省整形外科学在国内的地位。
    河南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每年有20余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加入整形外科专业;对从事整形外科工作、需要规培的医生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让他们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为河南省整形外科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整形外科专家。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