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针灸治疗面瘫
两则疑难病的中医诊疗实践
脑鸣验案
常见药食两用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1
11 1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两则疑难病的中医诊疗实践
 


□周永志

莫名手抖、心慌病案
患者谢某,女性,35岁,从事妇幼保健工作,性格开朗,以“莫名心慌、手抖3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工作及情绪均不紧张,但是进入妇产科和新生儿房间工作时就会出现心慌、手抖,严重时无法抓握物品,离开房间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查、头颅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彩超检查,以及常规肝功能检查等均无异常,服用包括镇静类药物在内的多种药物亦无效果,遂向笔者求助。患者平素除咽喉不适外无其他症状,饮食尚可,睡眠尚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腻,左寸脉弱、左关脉略弦。
辨证:手抖、心慌症(风证)。
证属:胃经病、心脏病,兼有三焦腑病。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开心汤、升降散(加减)。法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9克,钩藤15克,僵蚕9克,大黄6克,黄芩10克,连翘12克,薤白6克,瓜蒌20克,麦冬9克,甘草6克。
初诊给予3剂,患者服用后症状减轻,心慌、手抖偶有出现。二诊继服上方7剂,患者症状未再发作。
方证分析:患者心慌、手抖属于中医风证,可以从少阳体系的胆俞病、厥阴体系肝俞病或阳明体系心包俞病三方面分析。结合患者心慌表现及咽喉不适,考虑为心包、胃功能失常,故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因患者心脉偏弱,加入开心汤的核心药物瓜蒌、薤白、半夏,增强心脏功能,且瓜蒌能开胸祛热、通便秘;患者面部隐有疮痘,提示存在内分泌问题,加之便秘、舌苔黄腻,故加入升降散变方(僵蚕、大黄、黄芩、连翘),麦冬养阴,甘草调和诸药。
诊疗思考:本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确定主体思路后,其他药物加减需要结合医者经验。开心汤核心药物的应用基于脉象,因脉学理解存在差异,故有一定随意性。升降散原不在初拟方剂中,因观察到患者面部暗疮加用,僵蚕祛风、大黄祛热通便、连翘清热解毒,均符合病理。疾病体系复杂,需要抓住要点明确病变部位,手抖提示风证,心慌提示心与心包问题,咽喉不适关联心包与胃,综合判断病变核心在心包,此为诊疗关键思路。
唇肿病案
患者万某,女性,50岁,以“反复唇肿半年”为主诉就诊。患者半年前食用烧烤后出现双唇肿胀,伴胃部不适,服用清热解毒药物约1周后好转。此后唇肿反复出现,多在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发作,甚至食用萝卜后亦会出现,约1周自行缓解,经多方治疗无效。患者就诊前一天食用火锅后再次唇肿,遂向笔者求助。患者平素体质尚可,有慢性胃炎史,饮食、睡眠尚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质暗红、有瘀点,苔黄稍腻,左手寸脉、关脉略盛。
辨证:唇肿。
证属:阳明体系胃腑病+少阴体系三焦腑病兼瘀。
方药:半夏泻心汤合升降散(加减)。法半夏12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黄连6克,干姜6克,党参12克,当归20克,红花15克,丹参20克,僵蚕9克,薄荷6克,大黄6克,郁金12克,白芷9克,甘草12克。
初诊给予3剂,患者服用第二天唇肿即明显消退,大便恢复正常,第三天完全消退。二诊继服10剂,患者后因工作调动未再复诊,未能跟踪回访。
方证分析:患者唇肿有明确诱发因素,现代医学需要考虑过敏因素,但是单纯过敏难以完全解释其病因。从中医角度讲,双唇区域与胃、大肠关系密切,结合慢性胃炎史,故以胃腑病变为主要病机,选用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患者大便偏干且存在过敏倾向,提示三焦腑病,故加用升降散;舌质瘀象明显,用当归、红花、丹参,活血化瘀;肝脉略盛提示肝气郁滞,加入郁金;白芷,引药上行;甘草用量较常规偏大,既调和诸药又能解毒。
诊疗思考:融会贯通理论体系,具有独特辨病辨证思路,以脏腑、经络、腑俞为症状立足点及归属点,明确病变部位以制定诊疗策略,包含了辨证论治,根据辨别阴阳、寒热、虚实、痰瘀等变化灵活用药。疾病发生必有内外原因,本案中患者胃病史、饮食刺激及肿胀部位是辨证要点。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