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欢
在女性健康的“隐形杀手”榜单上,乳腺癌始终位居前列。它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与生命质量。需要警惕的是,早期乳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许多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解乳腺癌的“偏爱”人群和预警信号,是抵御其威胁的关键。
这些人群,乳腺癌更易“找上门”
携带遗传“炸弹”的家族成员
部分乳腺癌与遗传直接相关,其中BRCA-1、BRCA-2(BRCA-1和BRCA-2分别是位于人类17号和13号染色体上的两个抑癌基因)基因突变是最主要的“元凶”。这两个基因原本是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守护者”,一旦突变,其防癌能力会大幅削弱,携带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若家族中有多位乳腺癌、卵巢癌患者,或出现40岁前发病、男性患乳腺癌等情况,均需警惕遗传风险。
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
年龄是乳腺癌的重要风险因素。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等东亚国家乳腺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49岁。这与乳腺组织长期受激素影响、细胞修复能力减退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中老年女性需格外关注乳房健康。
被不良生活习惯拖累的人
缺乏运动、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或有吸烟习惯的女性,患病概率高于健康人群。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
无痛硬肿块:最典型的报警信号
乳房内若出现无痛、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通常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此类肿块多发生于乳房外上象限。
皮肤异常:需警惕“酒窝”与“橘皮”
当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时,会导致皮肤凹陷形成酒窝征;若堵塞皮下淋巴管,引发淋巴回流障碍,则会出现皮肤水肿及毛孔凹陷的“橘皮样”改变。
乳头溢液:非孕期异常分泌物是信号
非妊娠期或哺乳期,乳头流出鲜血、浆液等异常分泌物,尤其是单侧出现时,可能是导管内肿瘤的信号。
乳头回缩:位置改变藏隐患
乳头突然内陷、偏移或扁平,可能与肿瘤牵拉乳管有关。若同时伴有瘙痒、烧灼感或皮肤糜烂等症状,需警惕乳头湿疹样癌等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预防与筛查:守住健康“第一道防线”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体重、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饮食上应多吃深色蔬菜、全谷物和豆类,限制红肉、加工食品,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最好不饮酒。
定期筛查是早发现的关键
40岁以上女性可每1年~2年做一次乳腺X线检查。
高风险人群需强化管理
有乳腺癌家族史或BRCA(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者,应尽早做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可考虑每半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或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必要时遵医嘱采取预防性措施。
乳腺癌并不可怕,早期患者经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牢记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关注身体信号,坚持健康生活与定期筛查,能为乳房健康筑起坚实屏障。愿每位女性都能珍爱自己,远离乳腺癌威胁。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