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双相情感障碍护理:识别“情绪风暴”
支气管扩张症:咳脓痰的困扰
吞咽困难莫忽视 康复训练可改善
体检发现“血红蛋白低”就意味着贫血吗
儿童麻醉: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乳腺癌这些信号别忽视
怎样科学保护脊柱健康
1
11 1 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吞咽困难莫忽视 康复训练可改善
 

□田佳英

    家人吃饭时频繁呛咳,或者老人常感觉喉咙有异物感,很多人常误认为是年纪大了导致的,殊不知这可能是吞咽困难的预警信号。吞咽看似简单,实则需口腔、咽喉、食管等30多块肌肉和神经协同完成的复杂动作,一旦出现障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致命风险。及时干预并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多数患者的吞咽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

    吞咽困难的危害远超想象。正常情况下,食物经咀嚼后会顺利通过咽喉进入食道,而吞咽功能障碍者易发生“误吸”,即食物或唾液误入气管,这可引发反复肺部感染,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窒息。

    吞咽困难的成因复杂多样,既可能是疾病直接影响,也可能是衰老导致的功能退化。神经系统疾病是主要诱因,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会损伤控制吞咽的神经通路;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咽喉肌肉可能因纤维化而运动受限。此外,长期卧床、假牙不合适等看似轻微的问题,也可能干扰吞咽协调能力。

    早期识别吞咽困难并非难事,日常观察中若出现以下信号需高度警惕:进食时频繁呛咳,尤其在喝水或喝稀粥时;吞咽后总感觉食物残留在喉咙;说话声音突然变得嘶哑或含混不清;短期内体重无明显原因下降;反复出现肺炎或支气管炎。居家可进行简单自测:将一勺水含在口中,若30秒内无法顺利咽下,建议及时到医院做吞咽功能评估。

    康复训练是改善吞咽功能的核心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基础训练可从口腔运动入手,例如每日做10次鼓腮动作,以增强面颊肌肉力量,具体方法是:用舌尖抵住上颚做圆周运动,有助于提升舌头灵活性。咽喉部的训练更具针对性。“空吞咽”练习通过反复做吞咽动作,每次进行5组,可强化吞咽反射;“冰刺激”法则使用冰棉签轻触咽喉壁,借助冷刺激唤醒吞咽功能,适合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

    除主动训练外,调整进食方式也能助力康复。食物形态的选择尤为重要:将米饭煮成软饭、肉类搅成肉末,避免过稀或过硬的食物,可降低误吸风险;使用增稠剂将汤汁调制成蜂蜜状,能更好地控制食物。进食姿势亦有讲究,低头45度或侧卧位吞咽,可借助重力帮助食物下行,尤其适合卧床患者。每次进食后要及时清洁口腔,防止残留物滋生细菌。

    预防吞咽困难的发生,应从源头着手。首先,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减少脑卒中发生风险;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口腔,及时修复假牙,维持口腔正常功能;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并拍背,以防肺部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做吞咽练习,避免长期依赖流质饮食,这有助于延缓吞咽功能的退化。

    吞咽困难并非不可逆的老年病,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功能障碍。从早期识别到科学训练,每一步干预都能为患者争取更好的康复机会。重视吞咽健康,让每一次吞咽都成为轻松自然的体验,这是我们对生活质量最朴素的追求。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