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中洲 李 慧 文/图

当采血针再次扎进蔡文慧(如上图)的血管时,献血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来自河南省省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在2025年11月1日这一天,完成了第100次无偿献血。 时针倒转回7年前那个闷热的夏日。2018年6月19日,蔡文慧第一次挽起衣袖,捐献血小板。那时的她并未想到,这个看似寻常的决定,会成为贯穿她生命的重要章节。7年时光流转,2025年6月14日,她的献血记录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人生中第一次全血捐献。 可以再生的血液或许能挽救另一个无法重来的生命。这便是蔡文慧坚持献血的朴素信念。在她看来,血液是可再生的,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成为支撑她坚持献血的精神支柱。 谈及坚持的动力,蔡文慧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她说,看到自己捐献的血液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这种“直接回馈”带来的满足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久而久之,助人已经内化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责任担当。 社会归属感与荣誉感也是推动她持续前行的动力之一。在我国无偿献血的奖励机制中,无偿献血奉献奖的设立不仅是对献血者奉献精神的认可,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蔡文慧笑着说,荣誉见证了她的成长轨迹,但比荣誉更珍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 翻开蔡文慧的献血记录,一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全血捐献1次400毫升,成分血捐献99次共计198个治疗量。这些数字背后,是100次挽起衣袖的坚持,是100次爱心的奉献。 在蔡文慧看来,每次献血都是一次与生命的对话。血液从体内流出的那一刻起,她感受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奇妙的联结。“也许此刻正有人因为我的血液而重获新生,这种想法让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她说。 如今,蔡文慧已经成为河南省省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她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积极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在她看来,无偿献血不应该是个别人的英雄主义,应该是社会大众的集体行动。 当被问及是否会继续坚持下去时,蔡文慧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献下去。第100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位普通志愿者的朴素话语,道出了千千万万献血者的共同心声——用可再生的血液,守护不可重来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