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园
还记得初入校园时的绵绵细雨,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却已是夜晚,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不如聚焦当下。 当前,“高价药”“药品回扣”等敏感词汇频频见诸报端,社会舆论对医生的评价也有好有坏,身为医学生的我们更加困惑:应该如何面对医生这个职业?怎样面对患者? 在学校,老师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上课时,医学生的专业课时间紧、课程多,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很珍贵。不过,老师们仍常用十几分钟甚至半节课的时间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有医德的医生,如何做一个“患者至上”的医生,比如对待患者要细心、诊病要仔细,尽量用便宜易得的药治愈更多的患者等。在更多的时间里,老师们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医德的弘扬者,是医学生的榜样。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想,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重要,医者仁心更重要,“大医精诚”才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庆幸我选择了中医,虽然学习的5年里会很辛苦,虽然之后自己身上的担子可能会很重,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是我的体力和智力都增长了,眼界和心胸也更开阔了。暮年忆往昔时,我或许真能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