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秋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感觉异常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 突发性耳聋根据纯音测听其听力损失受累频率和程度,可以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全频听力下降(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根据听力曲线分型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要好。 低频下降型 低频下降型病因多为膜迷路积水,治疗原则为: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平均听力损失小于30分贝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平均听力损失大于或等于30分贝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和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少部分患者用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 高频下降型 高频下降型的病因多为毛细胞损伤,治疗原则为: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和糖皮质激素;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全频听力下降 全频听力下降包含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二者均为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平坦下降型病因多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的病因多为内耳血管栓塞、血栓形成或内耳出血。 全频听力下降的治疗原则为: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 由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示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异,低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平坦下降型次之,而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效果不佳。因此,笔者建议,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