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远
改善村卫生室工作环境,科学调整职能结构,是广大乡村医生多年来的期盼。国家为此出台了诸多政策,比如严格绩效考核下的公共卫生经费配置、药品零加价补贴和诊费补助等。其实,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或许政策落实得不够彻底,间接导致一些卫生室的工作成效不理想。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适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又能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呢?同时,还能够有效配合医改的重要举措——分级诊疗的有序实施呢?这些问题一直是医改顶层设计者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部署了未来8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即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值,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的慢性病负担日益加重。一些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病、脑卒中、心脏病以及癌症,均成为威胁群众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毋庸置疑,中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离不开基层医生的努力,而慢性病也是乡村医生的主要诊疗病种之一。笔者认为,《规划》不但给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赋予了新的任务,同时也强调了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分级诊疗建设中的作用,有力地加快了基层医改的步伐。 通过落实《规划》中以慢性病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乡村医生的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那么,乡村医生应该怎样乘上这趟“车”呢?笔者认为,大家必须在慢性病管理以及与其联系紧密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下功夫。 在这里,笔者提醒广大乡村医生应做好以下准备: 一、加强学习专业知识。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那么能够证明医学水平的医师资格证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应抓住今年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机会,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工作。普及健康知识,尤其是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对健康的认识,可有效提高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参与意识,以便扩大医疗服务范围。 三、提升慢性病管理专业水平。慢性病管理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乡村医生应该做好常见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工作,为村民提供相应的指导,取得广大慢性病患者的信任,为推广付费签约服务包做好准备。 四、应准备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所需的医疗设备。在卫生室建设达标的前提下,配备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血糖检测仪、氧气储存设施、心电图机以及急救设备;同时,通过互联网加入县(乡)级医联体,提供远程诊疗等服务,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做好准备。 在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成熟的分级诊疗体系必不可少,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范围也不可或缺。这些均离不开乡村医生的积极参与。 总之,一方面,地方政府及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一定要重视医保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杠杆作用,让乡村医生能够积极、顺利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乡村医生要抓住这个时机,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作者供职于原阳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