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岳继鹏
患者突发精神失常
王某,男,56岁。据了解,王某患糖尿病10余年,突发精神行为异常20分钟。10余年前,王某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经血糖检测等,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3年前,因口服药物控制血糖效果较差,王某开始使用胰岛素,每日2次,早餐、晚餐前注射治疗。 当天,王某前来医院买药,在排队缴费过程中突然发生精神行为异常:在无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大吵大闹,口中污言秽语,情绪激动,满头大汗,平时很注意形象的一个人竟然在门诊大厅里小便。
原来是低血糖惹祸
刚好糖尿病门诊在大厅旁边,医生听到吵闹声出来看到是老病号后立即通知了急诊科。医务人员给予其指尖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其血糖值为2.1毫摩尔/升。医生考虑王某突发精神失常为低血糖所致,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静脉注射。注射后,王某的精神、行为失常症状迅速缓解消失,留院观察1天未再发作。 在王某住院期间,医生追问王某病史,王某告诉医生,近2天小便增多,自认为血糖升高,自行增加了胰岛素注射剂量,早餐后2小时又步行30分钟来医院购药,在排队等候时突发心悸、出汗,随即出现不自知的精神、行为异常。
治疗体会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出现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尤其是在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中。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的发生和轻重不仅与血糖下降的幅度、速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而且与机体反应性、耐受性和平时血糖水平有关。 由于神经细胞本身无糖原贮备,其所需能量几乎完全依赖于血糖提供,大脑又是葡萄糖代谢利用最旺盛的器官,故中枢神经系统对低血糖最为敏感。当血糖浓度低于3.0毫摩尔/升时,大脑的能量代谢受到影响,可出现神经低血糖症候群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症候群表现: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心悸、手抖、出汗、面色苍白等表现,有的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反复、长时间、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 对于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精神、行为等异常表现,医务人员要及时考虑到低血糖的可能,及时对其进行血糖检测,迅速纠正低血糖,防止患者因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昏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