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献给孩子们
图为改良后的“束缚带”
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里,有一个特殊的病区——“天使驿家”,这个病区收治的患儿都是来自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 通常,需要救治的孩子被送来后,没有陪护人员。于是,病区医护人员和保育员就承担起照料孩子的任务。 由于其中一部分孩子存在智力障碍,会时常打自己的头部或者抓自己的脸部,加上医护人员和保育员数量有限,不可能24小时一对一守护在孩子身边,这种情况就成为病区护理工作中的“难题”。 “2013年,有一次去福利院回访,我看到那里的工作人员用软布裹住孩子的肘关节,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孩子们伤害自己。我因此受到了启发。”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病区护士长张风梅直言。可是,用软布裹住孩子有弊端,裹得太紧,必然影响孩子的血液循环;裹得太松,起不到固定作用;松紧度合适的话,又撑不了太长时间,因为孩子在不停地活动着,一活动裹布就会松动,发挥不了固定作用。 回到医院病区后,张风梅就和同事们行动起来,决定设计出一款改良的“束缚带”。画图、剪裁、制作……多次尝试,并在使用中注意改进和完善,这就是目前这款“束缚带”。 在外观上,“束缚带”很像一个铺开的口罩,主体部分是一块儿长30多厘米、宽不足20厘米的软布;不同的是,系绳不在主体上下、左右四端,而是在软布中间部分,共4根;软布里装有棉花,每隔2厘米的固定间距处留有“孔”,这个“孔”可以放置压舌板。 “使用的时候,把压舌板插进去。不用的时候,抽出压舌板,整个‘束缚带’就是一块儿布,非常方便清洗、消毒。”张风梅微笑着说,压舌板不坚硬,不会伤害到孩子,同时比起单纯用布,能更好地起到固定作用,并且使用的时候,有压舌板的那面是朝外的,可以减轻孩子们有硬物抵着的感觉。 4年多来,该病区已经做了三四批这样的“束缚带”,每次做20多个,除去款式上的改良,细节上也不断在完善,比如布的颜色、图案等都日趋多彩、卡通等,以符合孩子的审美观。最重要的是,这款“束缚带”发挥了有效作用,减少了孩子们无意识的自我伤害,更好地呵护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文晓欢 封 宁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