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2018年全省卫生计生监督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振奋精神,砥砺前行,为保障全省人民的健康安全、加快建设健康中原而努力奋斗。
2017做了什么?
2017年是全省卫生计生监督系统奋力夺取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工作新胜利的重要一年。在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计生监督系统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省完成经常性卫生监督40.3万户次,居全国第一位,监督覆盖率、立案查处案件数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强基固本 体系建设高效推进 全省卫生计生监督机构整合高效推进,全省卫生监督机构累计调整增编达2102名,增加人员达1050人。漯河市等5个省辖市的监督机构升格为副处级,巩义等18个县级监督机构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等;基层监督协管实现新突破,全省卫生监督协管覆盖率达到100%,平顶山市、鹤壁市监督协管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为全面实现监督协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任务,全省187家卫生监督机构全部利用手持执法终端开展监督执法和数据上报,实现向现代化执法模式的跨越式转变,执法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影响凸显 示范创建叫响全国 全省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出台了《河南省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重点任务、评审细则(2017版)》;将平顶山市卫生计生监督局等13家单位列入全省第四批示范创建序列,同时,启动第五批示范创建工作;中央编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多位领导来我省调研指导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创建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0多家卫生监督机构派人来我省交流学习。国家卫生计生委把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的创建写入了《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十三五”规划》和2018年工作要点,在全国推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出台了《河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管理办法》。按照“三净、四无、五统一”的标准,目前全省共有32个县(区)先后被授予“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称号。2017年,新郑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等3家机构被确定为“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目前我省已有9家市、县级监督机构获此殊荣,为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增添了新生力量。 常抓不懈 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人才培养日见成效,连续6年实施卫生监督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建立全省卫生计生监督青年后备人才库和专家领军人才库;开展专业型、管理型及后备人才培养,培训业务骨干900余人次;举办执法实践技能培训班21期,培训专业骨干1300人次;联合河南省总工会举办全省第五届卫生监督技能竞赛,两人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产生技能标兵20名;深入开展案卷评查,坚持“三个最严”标准,举办第四届“千案评比推精品”活动,为规范执法指明了重点和方向。2017年,河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从40多个部门评选出20个精品案例,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共有2个案例入选。 执法有力 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 河南省持续开展全省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全省“卫监行动”,检查各级医院、门诊部、诊所共26753家,立案查处3930家,有力地促进了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推动了卫生监督机构依法监督;持续开展“亮剑行动”,对非法行医重拳出击、露头就打;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查处违法违规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专项行动,共检查相关机构5113家,罚没95.6万元,吊销行政许可资质2起,向司法部门移送案件3起。 制度科学 业务指标持续提升 河南省圆满完成国家卫生计生委下达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任务,抽查单位达15428家,总体完成率达92.09%,完结率达99.26%,位居全国第二;建立公共卫生监督信息社会公示制度,将其纳入2017年度卫生计生监督重点工作检查范围,认真落实信息公示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不断健全和完善医疗监督“五项制度”和打击非法行医“三项制度”。全省有60多万名人进行咨询,并从中受益;狠抓信息分析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报告网络,信息报告精细化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信息报告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面实施“4+4+1”综合考评制度,对全省18个省辖市187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九大指标综合考评,倒逼各地强化措施、整改提高。 狠抓落实 监督检查取得实效 河南省圆满完成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任务。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河南完成了《传染病防治法》等“一法四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公共场所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项整顿,对全省72家公共场所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459份报告进行了集中评审,重点抽查相关机构21家,集中约谈14家,进一步规范了技术服务机构依法执业行为;开展公共卫生监督检查,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检查游泳场所984家,游泳池水卫生主要指标合格率93%以上。 先行先试 综合监督创新驱动 河南省积极探索“互联网+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新模式,启动实施“全省卫生计生监督创新工程”,确定12个市、县为2017~2018年度十大创新型工作试点单位,内容涵盖生活饮用水、放射卫生、医疗废物等在线监督试点工作;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三大课题研究工作(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建设、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资源配置标准)。 文化引领 作风建设再谱新篇 河南省继续落实监督员宣誓制度,在“12·4”宪法日举行宣誓仪式,增强监督员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持续传唱河南卫生监督之歌——《阔步向未来》,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积极推广我省首部反映卫生监督题材的微电影《门神》,该电影被评为“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微电影一等奖”。 全省各地普遍建立卫生计生监督微信公众号,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树立了“执法为民、护卫健康”的良好形象。 密切协作 食品工作科学开展 河南省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为省疾控中心争取专项资金1500万元,解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短缺问题;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省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食品安全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制定实施《2017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内容涵盖国家监测计划、我省专项方案和快速检测方案,监测点分布在全省154个县(市、区),覆盖率达96.8%,共监测各类食品样本1万余份,获取监测数据7万余项;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438家,达到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采集检测生物样本3000余例,阳性率为13.9%;编写2017年度《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省政府进行专题报告,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为实施科学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面向全省征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对申报的8家单位、17个地方标准进行了初评;改进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流程,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最新要求,修订我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实现企业标准备案全流程网上办理,全年共备案企业标准3000余份;强化食品安全培训宣传,举办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500余人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企业行”主题日活动等;积极开展数据研究,加快数据的分析利用,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积累的大量数据,积极申报课题进行研究,累计获得省级课题14项、厅级课题2项,其中“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和评估支撑体系建设”获得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8怎么做?
2018年河南省卫生计生监督和食品安全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及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护卫健康”的宗旨,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以依法监督为前提,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工作创新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专项行动为抓手,以“互联网+”为突破,着力打造“智慧卫监”,推进实施“五大工程”,服务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局,不断提升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能力和食品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 强化综合监管制度建设 河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我省《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实施意见》,完善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加大对抽查结果的公开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全力推进“五大工程” 河南省大力推进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创建工程,2018年,完成对第五批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创建单位审核,确定创建名单;对第二批创建单位进行考核命名,对第三批、第四批创建单位继续实施跟踪督查,力争到2020年创建60家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出台《卫生计生监督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引领全省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向“高、精、尖”发展;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青年后备人才库和专家领军人才库,向专业型、实用型培训模式转型;加强全省卫生计生监督员培训基地建设,以鹤壁市、新乡市、周口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为依托,加强同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以及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等先进省、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的合作,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实施创新引领工程,推进实施十大创新型试点工作,持续推进鹤壁市放射卫生在线监督,濮阳市基层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郑州市、南阳市生活饮用水在线监督,洛阳市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试点,总结成功做法,形成可复制的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实施能力提升工程,联合河南省总工会开展全省第六届技能竞赛,提升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第五届卫生监督千案评比推精品”活动,引导基层监督机构提高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办理水平;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继续唱响河南卫生监督之歌——《阔步向未来》;出台《卫生计生监督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将执法文化与行业特色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监督队伍的凝聚力。 大力开展专项行动 河南省持续开展全省“卫监行动”“亮剑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违规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违法行为;全面推进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以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内镜检查、口腔诊疗、消毒供应、医疗废物为重点,加大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行为;保持打击无证行医的高压态势,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四季严打”,加大卫生、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和衔接力度,针对无证行医屡打不绝的特点,实行打击非法行医“去库存”管理,净化医疗服务市场,采取“回头看”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效果,让“行刑衔接”等一系列制度落地生根。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完善省级业务系统功能,增加卫生计生执法全过程记录、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双随机抽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功能模块,扩大“互联网+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覆盖范围;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非现场监督执法信息平台,实施在线监控、实时监督,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监督执法新格局;全面推广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信息化,通过搭建统一的卫生监督平台,形成一体化集成的数据中心,构建覆盖全省的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扎实开展执法稽查 河南省认真落实《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围绕项目建设、专项行动、执法案卷、全过程执法等内容,扎实开展综合稽查;在全省卫生计生监督系统继续开展“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全面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实现卫生计生监督机构整合到位、规章制度完善、队伍素质提升、执法手段完备、执法行为规范的目标;2018年要完成60个县(市、区)稽查任务,实现“三年稽查全覆盖”的目标;做好执法案卷质量提高工作,在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对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工作稽查力度,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基本消除“零分案卷”。 全面推进综合监督各项工作 河南省继续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创建活动,落实《河南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水平;做好消毒产品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在全省抽取30家企业作为试点,探索消毒产品监管新模式,维护消毒产品市场稳定;开展“护蕾行动”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学校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落实情况,有效防范传染病疫情特别是结核病和艾滋病疫情在校园内蔓延。 着力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科学编制和落实2018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开展长期连续的监测,掌握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和动态变化,为我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抓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在全省力争建立立体化的监测网络体系,建立起和公共卫生体系有机融合、功能鲜明、反应灵敏、防治有力的食源性疾病防治体系,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率明显提高;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继续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受理和备案工作,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工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 持续加强监督工作宣传 河南省依托“卫生监督观察”和“河南卫监”微信公众号,借助《健康报》《医药卫生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广泛宣传打击非法行医、食品安全等工作成效,提高公众知晓度,扩大河南卫生监督及食品安全工作影响力。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全省广大卫生计生监督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纪法规,在政治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廉政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法律法规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锻炼,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强化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 (材料由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提供,本报记者杨冬冬整理)

2018年全省卫生计生监督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现场 杨冬冬/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