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产妇顺利分娩 5张纸条功不可没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卜春梅
3月14日,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内,刚刚当了母亲的小帆(化名)脸上有说不出的释然。看到护士来查房,小帆连忙拉住护士的手,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是她的眼神里充满感激。 故事要回到3月13日上午10时。 产科术前准备完毕,当麻醉科护士陈会晓拿着麻醉知情同意书和当日手术的产妇们沟通时,小帆引起了她的注意。陈会晓一连问了好几遍,但小帆一直不说话,眼神里充满焦虑。陈会晓在和小帆的婆婆沟通过程中得知,原来小帆夫妻俩都是聋哑人。 怎么办?麻醉时需要产妇配合,术中还可能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但科室里并没有人会手语。 得知小帆认识字,陈会晓决定将手术流程和术中所有能用到的话写在纸上,用文字与小帆交流。 “现在给你吹着暖风,手术时就不会冷了。”“术中如果不舒服,你就拍床示意。”“想说什么话,你可以写下来。” 由于小帆这次是生二胎,经历过一次分娩的她对疼痛会更加敏感,因此小帆一直紧张不安。陈会晓耐心疏导,小帆渐渐放下了思想包袱。 “麻醉后向左移至床中间再躺平。”“这个药用完后会觉得胸闷,这是正常的。”在这种的无声的沟通中,小帆的情绪稳定了下来。 “孩子出来了,你真棒。”“现在给你用上止痛泵。”11时30分,伴随着新生儿第一声响亮的哭喊,这场意义非凡的剖宫产手术圆满结束。 记者发现,在与小帆交流的字条上,陈会晓写得最多的话就是:“你放心,我会一直陪着你!” 3月14日,到了回访时间。陈会晓又带着纸和笔来到病房。看到有人过来,小帆的丈夫赶紧起身,用手语打招呼。 “你真的很棒,祝你早日康复!”陈会晓给小帆写下这样的文字。 面对同事及患者家属的赞许,陈会晓腼腆地一笑:“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尽自己所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孙燕说,近年来,麻醉科以打造“无痛医院”为目标,通过设置麻醉护理单元等措施,着力提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不在于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它可以是一张亲手绘制的小贴纸、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副主任兼第一手术室护士长张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