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南召:政府主导 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收徒
义诊桌后的中医带教 很有收获
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开展“送医下乡免费体检”
濮阳市中医院中医护理工作获表彰
4岁女孩吃了爷爷治疗脑血栓的药幸亏下乡干部送医抢救
孕妇列车上要分娩火车站、120紧急救助
周口市中医院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阶段考核
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带领村民练习八段锦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朱修身主任医师传承工作室启动暨拜师仪式在长垣县中医院举行
1
11 1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义诊桌后的中医带教 很有收获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陈 辉

   “大夫,我舌头疼得厉害!三四年了,我连口热水都不敢喝……”5月26日,在鹤壁市中医院的义诊桌前,67岁的张老太太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教授朱翠玲诉起苦来。鹤壁市中医院副院长邢志强此时正坐在朱翠玲身旁。
    “张老太太,您伸出舌头,让我们看看吧!”说着,朱翠玲请邢志强一起为张老太太进行舌诊,发现张老太太舌质红、苔薄少且干,有少量裂纹。邢志强跟朱翠玲讨论起来:“我觉得张老太太是阴精亏虚。她舌头疼、不能吃热的东西,很可能和缺乏微量元素有关。”此前,邢志强曾接诊过数位舌头疼的患者,大多数跟缺乏维生素B12有关。朱翠玲表示认同,并结合张老太太4年前曾患脑梗死的情况,开出了中药方:麦冬20克,清半夏15克,黄连10克,生地黄20克,茯苓20克,白芍20克,丹参20克,黄芩10克,川芎15克,甘草6克,山楂20克。每天一剂。
    这是5月26日第七届嵩山杯“脑心同治·共铸中国心”走基层活动走进鹤壁的义诊现场,10多位中医药专家在鹤壁市中医院为老百姓义诊,同时一对一地带教基层医生。该活动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科技交流中心联合步长制药和河南领春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活动共分6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医名家学术讲堂,中医名家学术义诊,中医药健康扶贫,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推广交流,以及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等。
    在义诊桌后与朱翠玲讨论病例,让邢志强受益匪浅。培养中医药人才既要尊古学古,又要传承创新。邢志强觉得,像这样在义诊桌后的中医带教很有针对性。中医专家之所以强于基层医生,不仅因为中医专家具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因为他们在中医药诊治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层次更深。“这就好比两个人握手,在外人看来握手的姿势相同,但是握手的力度只有双方才能感知。”义诊桌后的带教,不仅让中医专家和基层医生对同一个病例进行讨论,更给予基层医生向中医专家学习应用中医思维诊治疾病的机会。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端权说,随着中医药发展白皮书《中国的中医药》《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等文件和法规的相继出台,中医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次活动给了基层医务人员问道于专家的机会。
    在当天上午举办的第七届嵩山杯“脑心同治·共铸中国心”走基层活动中医名家学术讲堂上,朱翠玲告诉基层医务人员,读经典、拜名师、多临床,是中医人的成才之路。
    “这条路充满艰辛。由于中医培训人才的特殊性,一名好的中医可能在40岁左右才能出炉,这就需要中医人不断学习和磨练。”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周淑娟看来,提高中医技术水平,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这也是她在中医名家学术讲堂上作《中医理论自信与方证临床应用》讲座的目的所在。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