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鉴别诊断
孩子尿床 家长应该怎么办
治疗抑郁症贵在安神补心
每周一练(水肿、发绀)
1
11 1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孩子尿床 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尿床 家长应该怎么办
□刘红霞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地图期”,都有尿裤子、尿床的经历。
    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尿裤子、尿床行为?家长要明白,孩子能够控制大小便的年龄差异较大。
    据统计,一两岁的孩子绝大多数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两三岁的孩子50%以上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但对夜尿的控制力仍然较差;四五岁的孩子约80%可以控制夜尿,绝大多数孩子可以控制大便;5岁以上的孩子多数能控制夜尿。
    所以,对于孩子尿床,多数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控制情绪,拥抱安慰,该洗的洗,该换的换。不能因为尿床而斥责孩子,对孩子发火,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和自卑感,反而会导致尿床频繁发生。
    然而,还有一些孩子的尿床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比如,日前来河南省尿动力诊断治疗中心求助的14岁女孩儿小赵(化名),她由于尿床被同学们议论,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住校读书了,非要让父母办理退学手续。经过仔细问诊,医生了解到小赵自幼尿床,父母一直没当回事,认为孩子长大就好了,没想到现在14岁了还是尿床。像小赵这种情况,就属于遗尿症了,需要尽早到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治疗。
    5岁以上的孩子在睡眠状态下,每月不自主排尿1次及以上,持续3个月者称为遗尿症。遗尿症病因复杂,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尿动力相关肌肉不协调、睡眠觉醒障碍、家族遗传、精神心理、器质病变等因素都能够导致遗尿症。
    遗尿症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遗尿症约占69%,继发性遗尿症约占31%,男孩儿发病多于女孩儿。
    据统计,遗尿症患儿与正常孩子之间的体格发育基本无区别,但一些患儿的语言发育较迟缓。遗尿症可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幻觉等心理异常,进而使体质下降,使患儿易患心脏、内分泌和变态反应性疾病。遗尿症如延续至成年,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最终导致人格障碍。因此,了解遗尿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明确患儿遗尿的病因,需要收集患儿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尿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膀胱B超检查结果非常重要。重点要注意以下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如包茎、包皮过长、泌尿系统感染等。除病史、体检外,应做尿常规或尿培养,必要时做静脉肾盂造影。
    神经系统疾病 如隐形脊柱裂、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这些疾病各有其特点、神经症状和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可做局部X线检查来确定。
    其他 如糖尿病、尿崩症,由于多尿而遗尿;蛲虫病局部刺激、便秘等也会引起遗尿。
    对于继发性遗尿症,首先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因遗尿症属于多因素疾病,很难确切地对每个个体判断其具体病因,且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遗尿报警器、膀胱功能训练、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遗尿症的治疗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家长及患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克服焦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遗尿症,重视遗尿症,帮助孩子早日克服遗尿症,6月1日,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将在新乡医学院一附院门诊开展儿童遗尿症、小儿泌尿系畸形义诊活动,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前去咨询。
    (作者供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