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程兆云的手术刀为河南带来多个荣誉 |
|
程兆云的手术刀为河南带来多个荣誉 本报记者 冯金灿
程兆云教授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日前,他参与河南首例心脏移植术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引起广泛关注。18年来,他先后为3900多名患者手绘心脏冠状动脉示意图,既方便了对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又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资料。他说,看着愁眉苦脸的患者笑着离开医院,就是医生最大的幸福。 他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 5月24日,由程兆云参与的河南首例达到国际水平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开展。此前,由程兆云参与的河南首例心脏移植手术也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开展。 不到一个月时间,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先后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术和人工心脏植入术,标志着河南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走在了这一领域的前列。 其实,在河南多家医院开展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程兆云教授首先开展的。程兆云搭桥用的血管,都是从胸部或胳膊取的动脉。手术耗时长、医生也费神儿。但对于患者,动脉搭出的桥远期通畅率更高,术后心跳有力、活动量大,生活质量高。 2000年,36岁的程兆云独立完成了全省首例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被誉为“河南第一人”。如今,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全动脉化搭桥术已位于全国前列。 由于程兆云对心脏外科的突出贡献,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医师学院于2010年授予他“国际外科医师奖”;2012年4月,程兆云又荣获第六届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金刀奖”,在5位获奖者中,他是唯一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医生。 他考虑的不是效益,是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愈合效果,程兆云缝合血管时一直使用最细的进口线,这种比新生儿胎毛还细的线,在无影灯下几乎看不清,却需要用它在直径1.5~2.5毫米的血管上缝8~12针。为了防止滑线,缝合完毕必须连打9个结,手抖一下、眼睛晃一下,线就断了,前功尽弃。这种线需要主刀者戴着显微眼镜缝合,费时费力。但是程兆云不怕,他考虑的不是效益,是效果。 不仅手术做得好,程兆云还是一个细心的人。近18年来,他先后为3900多名患者手绘心脏冠状动脉示意图,堪比电脑绘图。这些珍贵的资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既便于今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更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资料。 他要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17年前,46岁的于先生因冠心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了程兆云为其实施的冠状动脉搭桥术。17年后,因一条冠状动脉又出现堵塞,于先生又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找程兆云求治。 患者因为之前接受过开胸手术,不仅胸部有瘢痕,而且胸部组织粘连严重,光开胸、分离粘连组织就是一个大工程。但为了患者持续17年的信任,从2017年2月28日9时到3月1日凌晨2时,程兆云带领手术团队历时17个小时,为患者实施了手术。 这么长时间的手术做完后,患者转危为安,但一直有肠胃炎的程兆云因太劳累导致阑尾炎急性发作。医生建议他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但想到第二天还有手术,在打了点滴之后,他硬撑着去上班了。 心外科是用血大户,程兆云却倡导患者自体输血,目的是为患者省钱,还能避免排异风险。 多数心脏外科医生做的搭桥手术平均搭桥3.1根。在程兆云团队的手术记录里,很多患者搭桥五六根。“给他搭3根,也说得过去。”程兆云说,但他坚持对所有出现拥堵的血管搭桥,虽然费时耗力,但可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为了促进患者康复,程兆云团队还选用年资较高的专业护师,利用有限的场地对术后患者进行独创的心脏物理康复治疗。程兆云和手术团队在技术创新、协调配合、护理康复等方面不断努力,使术前检查、术后康复时间不断缩短,过去要排队一个月才能做上手术的患者,如今通常入院第二天就能检查,第三天手术,7~10天就可出院。 为了保证重症患者术后平稳恢复,程兆云常常在监护室观察病情、指导治疗。虽然他家和医院只有一墙之隔,但他吃住在医院是常态。有一次,为了守护一个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患者,程兆云一连在病房住了五天五夜。 正是靠着这份用心和细心,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团队在程兆云带领下,不仅在我省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先进外科技术,还在短时间内以高效率确保了手术质量安全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