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选好乡镇卫生院的“领头羊”
罗山县人民医院用一根导管挽救了患者一条命
确山县人民医院成功抢救误食农药的4岁男孩
渑池县人民医院为92岁患者切除卵巢囊肿
为乡亲们出诊,不分昼夜
慢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宣传教育中心调研淮阳县计划生育专干工作
孟津县卫生计生委为适龄妇女免费筛查“两癌”
汝南县召开免费“两癌”筛查工作推进会
信阳市平桥区卫生计生委进行免费“两癌”项目督查
1
11 1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乡亲们出诊,不分昼夜
 

为乡亲们出诊,不分昼夜

宋之亮在为患者诊治疾病          高新科/摄

    宋之亮的家位于济源市大峪镇大奎岭村,属于贫困地区。小时候,他看到一些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在医生的救治下很快康复了,感到做医生很光荣。从此,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梦想就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他立志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医生。
他毅然选择到村卫生室工作
    20世纪90年代,农村的交通和医疗条件都不太好,附近几个村庄没有几位诊疗水平高的医生。1990年夏天,宋之亮从某卫生学校毕业,面临着在城市就业和回乡工作的双重选择。乡亲们患病的痛苦情景,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面对乡亲们热情、渴求的眼神,他毅然放弃了外出工作的机会,决心扎根山区,为家乡的医疗工作奉献青春。就这样,他来到大峪镇大奎岭村卫生室工作。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他感觉在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尽快适应农村医疗工作,他白天看诊,晚上打开医学书籍,常常学习到深夜。除了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他还多次参加培训,医学知识和诊治技能有了很大提高。2011年,他考取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祛除病痛,风雨兼程
    宋之亮是一名乡村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用“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思想来鞭策自己。不管是寒冬酷暑、白天黑夜,还是阴晴雨雪,他都随叫随到,越过沟沟壑壑,行走在服务乡亲们的山间小路上。有时,在寒冷的冬天,他一晚上能够出诊几次。他的衣服穿了又脱,脱了又穿,好久都没感受到温暖被窝的滋味……这样一干就是27年。
    2001年的除夕之夜,宋之亮正要和家人吃团圆饭,突然有一位患者家属请求他出诊。患者所在的村庄离宋之亮的村卫生室比较远,村里到处是石头路和河沟。他顾不了这些,背起药箱,拿上手电筒就匆匆地消失在山路上。患病的老年人高热到40摄氏度,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他马上采取物理降温疗法,并及时为患者服药。1小时后,老人的症状逐渐有所好转。这时,他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此时已是深夜,他接着又观察了好长时间,确定患者的病情稳定了,才背起药箱回家。回到家中已是凌晨,饭桌上还放着一碗饺子,早已被冻成冰疙瘩了。可是,想一想转危为安的患者,他的心暖暖的。
转变观念,务实工作
    2011年后,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宋之亮在实践中迅速转变诊疗观念。在大峪镇卫生院的指导下,他逐步开展了慢性病管理工作,把慢性病档案放在就诊桌子上,患者来就诊时就为他们测量血压和体重,并详细询问用药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后遗症的患者,他会带着档案定期到他们家随访,并进行健康指导。同时,他定期对村里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等。
    由于山区的卫生条件不太好,群众就医存在诸多困难。在大峪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指导下,经过与村委会协商,大峪镇大奎岭村成立了孕产妇应急小组,宋之亮担任小组成员,如有紧急情况,可立即护送孕产妇到卫生院就诊,这就缩短了救治时间。近几年,他们共安全护送了11位孕产妇就诊,确保了孕产妇和婴儿的安全。
    从医27年来,宋之亮承担着保障辖区群众健康的重任。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奋斗在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上,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赞许;他所在的卫生室多次被评为“先进卫生室”;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他愿意成为乡亲们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前行之路。
(王正勋 高新科  常 佩)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