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冬病夏治好时机 □杨珂珂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减轻或消失。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古人将三伏天作为冬病夏治最有利的时机。一年之中属三伏天气温最高,此时人体阳气充足,气血鼎盛,透达肌表,极其适宜祛阴邪外出。根据各类冬病的特点,选取特定穴位,用温经通络、祛邪逐痰的药物进行贴敷,有利于阳气升发、阴邪外出,对防治冬病可有很好的作用。 “三伏贴”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三伏天,通过将药物贴敷在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证 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及其引起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过敏性肺泡炎等。 易感人群 特别是免疫力低下,体虚容易感冒的患者以及反复发作咽炎、扁桃体炎的患者。 老年畏寒证 阳气日渐虚衰,精血亏虚的中老年人。 “三伏贴”应该连续贴敷3年以上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因为“三伏贴”所治疗的疾病多为秋冬季节加重的慢性病,所以一般疗效会在数月之后显现;除少数病例能够当年治愈外,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多年才能见效;如果没有禁忌证,应至少贴敷3年。 注意事项 一、贴敷之后用手掌按压膏药15分钟,以便药物与皮肤充分接触。 二、贴敷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也不宜过度活动,因为出汗会影响粘贴效果。 三、贴敷6小时以后再洗澡,要用温水冲洗,不要揉搓贴敷部位。 四、贴敷期间,不宜吃海鲜、辛辣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五、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不超过6小时,12~18岁不超过四五小时,8~12岁不超过三四小时,3~8岁不超过两三小时。 六、“三伏贴”的前两次贴敷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 七、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发红、肿胀,可以继续应用。如果出现局部破溃等,应立即揭下药膏,用碘伏等局部消毒,无菌包扎,每日换药一两次,直至愈合。 “三伏贴”一般应在医院由医生贴敷,这样会减少副作用或意外情况的发生,如烫伤等。如果在家里自己贴敷,应该先向专业人士请教贴敷方法和穴位的准确位置。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