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县曹小吏的大著作——《本草衍义》
不恋显贵的女医师张小娘子
水仙
“三棵针”的来历
1
11 1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县曹小吏的大著作——《本草衍义》
 

县曹小吏的大著作——《本草衍义》
□黄新生

   宋代是一个医学著述十分繁荣的时代,不但政府特别重视医学书籍的编撰出版,而且个人编撰方书的风气也特别繁盛,如司马光、文彦博、沈括、苏轼等,皆有医学著作,就连身在基层的县曹小吏,也能编撰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本草著作。这名小吏就是灃州(今湖南省澧县)司户曹事寇宗奭;这部本草著作就是《本草衍义》。
    寇宗奭认为:“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但在当时,他身边的本草著作还有很多不切实际、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地方。为了修正这些错误,达到“是非归一,治疗有源,检用之际,晓用无惑”的目的,他历时10余年,终于在1116年编撰成《本草衍义》。
    《本草衍义》原名《本草广义》,全书共20卷,前3卷为序例(相当于总论),论述本草起源、五味五气、摄养之道、治病八要、药物剂量、炮制诸法、州土所宜、蓄药用药之法,以及单味药运用的若干典型医案等。卷4~卷20为502种药物的各论(《嘉祐本草》467种和附录35种),参考有关文献及寇宗奭的辨药、用药经验,作进一步辨析与讨论。其内容涉及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形色、性状、采收、真伪鉴别、炮制、制剂、药性、功能、主治、禁忌以及用药方法等方面,并结合具体病例阐明作者的观点,纠正前人的一些错误。
    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本草著作,《本草衍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本草学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对《本草衍义》高度尊信,并对其进行补充、修订,撰成《本草衍义补遗》。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本草衍义》的评价很高,认为此书“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
    《本草衍义》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和其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一是用案例来反对炼丹家的迷信做法。《本草衍义》指出正确使用人工化学药品的方法。如水银一条中,作者借韩愈之口说明服食水银的危害之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五谷、果蔬等才是维持生命的东西;而方士们食石头等,最终会“临死乃悔,呜呼哀哉”。
    二是通过认真研究指出前人的错误。如针对以前人们提出“蛞蝓是无壳的蜗牛,与蜗牛同属一种动物”的错误认识,寇宗奭通过认真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们是不同的两种动物,因为蛞蝓有两角,肉身只有一段;而蜗牛有一角,背上壳里包着多段肉身。针对《本草经》说天门冬久服轻身延年,寇宗奭指出:“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泻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他还指出:“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曰,湿胜则泻。”寇宗奭的这些认识都是切合实际的。
    三是在物理、化学上的巨大价值。如磁石条中,通过实验发现,原来指南针的针不是完全指向南方,而是常偏东而不全南也。寇宗奭通过研究人们用升华法制备汞的化合物的实验,创造性地利用升华法来制备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并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本草衍义》指出,“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四是促进了性味药理的发展。寇宗奭认为:“凡称气者,即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他提出药之四气为香、臭、臊、腥,补充了前人不足,还以此来解释药物功效。如木香、莎草、茅香均有香味,故寇宗奭认为其有行气之效。
    寇宗奭运用性味理论解释了部分药物的功效,促进了性味理论和用药实践的结合。他认为:“寒气坚,故其味可用以软。热气软,故其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冲气之所生,冲气则无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缓。”即寒之味咸,可软;热之味苦,可坚;风气味酸,可收;燥气味辛,可散;土之味甘,可缓。但具体应用时,寇宗奭并不拘泥于咸软、苦坚、酸收、辛散、甘缓,而是结合药物的具体功效,灵活运用。如同是苦味,天冬泄而不收,故可治肺热;黄连苦燥,故用于治痢;泻心汤用大黄,苦能泄热,又入心而补心,故泻心汤可治心气不足所致之吐血、衄血。
    五是用“法象”来解释药物的功效,促进了“法象”药理的发展。从外形作解,如天雄多用于治风,如《金匮要略》里的头风摩散。寇宗奭认为:“其有尖角,且性热,不肯就下,故外用以治风。”从颜色作解,如兔毛白色者,得金气之全,故入药尤功;黑色属水,故驴肉入药取乌色者佳。从采收时间作解,如樱桃在3月末4月初成熟,得正阳之气,先于诸果成熟,故性热。从生长特性作解,如韭黄未出粪土,含郁闷之气,故有滞气之效;大雁热则往北,寒则往南,得中和之气,故可治诸风。从五行生克作解,如“风,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故虎骨可治风疾。从八卦配属作解,如巽为鸡为风,且鸡鸣于五更,其时日将至龚位,故体有风者,不可食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寇宗奭没有用“法象”来推演未知药性,避免了其缺陷。
    《本草衍义》对本草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上对寇宗奭的努力也进行了认可,给予他回报。寇宗奭的领导将他的《本草衍义》上报到尚书省,尚书省转交太医府。经众学官审查,太医学博士李康等人认为,此书稿内容据实而写,用心至深,值得推荐。朝廷将寇宗奭提拔为朝廷医官,任通直郎,专门负责采购及辨验药材的工作。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