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半百的她,1987年7月毕业于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后就到唐河县昝岗乡卫生院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一干就是31年。 31年来,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笑看花开花落,欢送月圆月缺。她为了农村妇女儿童的健康,乐此不疲;为产妇母子平安保驾护航,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生命的乐章。 31年来,她脚踏实地,钻研临床,积累了丰富的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经验。她不仅擅长人流、上环、取环、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等手术,还擅长宫外孕、卵巢囊肿的手术治疗,对乳腺疾病及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亦有一定特长。 她就是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理想的昝岗乡卫生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华。
一
王华从步入医学殿堂大门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毕业后一定要回到家乡,当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暗暗下定决心,要扎根基层,尽可能地为广大农村妇女解除痛苦。 记得刚回到卫生院的时候,由于条件差、知识积累少,眼看着一个个产妇因难产而痛苦甚至丢掉性命时,王华就立志要提高自身能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基础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 于是,她争取到了到唐河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学会了剖宫产以及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时光不老,记忆犹新。那是2007年4月17日的中午,王华正在参加一个朋友女儿的生日宴会。 宴会刚刚开始,王华接到科室医务人员打来的电话。原来,科室里来了一位产妇,当时患者腹痛难忍,胎位触不清,压痛明显,血压较低,心慌气短。挂了电话后,王华放下筷子就立即赶到医院。 通过一系列检查,医务人员确定该产妇的症状是胎盘早剥造成的。当时情况紧急,如果向上级医院转诊,产妇途中有极大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事出无奈,那就冒一次险吧!王华立马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对产妇实施抢救手术。 在手术中,王华发现产妇子宫胎盘卒中,有可能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术。考虑到产妇怀的是第一胎,人比较年轻,王华就想尽可能地帮该产妇保留子宫。但由于产妇子宫情况较差,出血严重,为了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王华只得为产妇进行了子宫切除术。 最终,王华以果敢泼辣的勇气,挽救了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
二
妇产科工作比较特殊,突发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且要勇于担当。 2013年3月2日凌晨1点多,沟西村一名产妇被送进该卫生院。当时,该产妇腹痛难忍,拒按,血压为80/5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精神差,神志尚清。王华询问后得知,该产妇有两次剖宫产史,20个月前进行了第二次剖宫产。 王华首先考虑该产妇可能是因剖宫产引起的子宫疤痕裂开。B超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诊断无误——产妇是子宫疤痕裂开。 当时,情况危急,产妇与胎儿都处于危险的边缘,时间已经经不起浪费了,如再向其他医院转诊,将会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会为产妇和胎儿带来更大的危险。 王华当机立断,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急诊手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保住了大人与小孩的生命。 以前,农村妇女保健意识较差,怀孕妇女孕期如出现水肿、高血压,大多会认为是“胎气”降临,从不寻医就诊。 2006年10月18日,房云寺村一位产妇患妊娠期高血压,在家突然出现抽搐症状。家人急忙用手扶拖拉机将产妇拉到卫生院。 当时,产妇呈抽搐、昏迷状态,口吐血沫,血压为200/130毫米汞柱,瞳孔不等大。 王华接诊后,立即对其进行吸氧、降压、降颅压、镇静、解痉等抢救措施,并及时将该产妇转向上级医院,为成功挽救产妇的生命争取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王华很是庆幸,也感到自豪。她庆幸的是,命运安排自己成为一名基层妇产科医生;自豪的是,为急症急诊产妇争取了时间,解除了病痛,挽救了她们的生命。
三
学无止境,人生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王华除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各种妇产科医学书籍外,还前往唐河、南阳、郑州等地进修深造,并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 面对患者,王华随叫随到,百问不厌,把患者当亲人,认真细致地诊疗每一个患者;面对同事,王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年轻的医生。 王华还经常深入农村,向群众讲解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党的优惠政策,为贫困人口及特殊人群送医送药,上门服务,解答大家的疑问…… “妇产科是我的阵地,能在基层妇产科工作是我的初心和梦想。我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努力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和保护神。只有这样,我才能于心无愧。”王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