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太睡梦中成“武林高手” 多导睡眠监测技术 助其康复 □索晓灿 李小娟 邵祥云
“白天和蔼可亲,睡着之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手舞足蹈、频频做噩梦,有一次做噩梦时还挥手把睡在旁边的我打伤了……”提起张琴(化名)最近得的“怪”病,她的老伴儿既不解、又痛苦,更多的是无奈。 张琴今年65岁了,睡着后经常做噩梦,梦中场景还十分可怕,要么被人迫害,要么被野兽追赶,醒来后非常痛苦,头还不自主地抖动。 这几天,她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睡眠监测中心做检查。经过详细问诊,医生王彦华怀疑张琴患了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我们正常的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王彦华说,非快速眼动睡眠与精力和体力的恢复有关,快速眼动睡眠则常常出现在后半夜,眼球会快速活动,很多人也会做梦。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一种睡眠障碍,患者会由于肌肉不能完全放松而出现喊叫、说话或者肢体活动。 睡眠监测中心博士赵敏说,这种活动与梦的内容密切相关。这类患者多为老年男性,老年女性发病率虽然低,但是更为痛苦,主要表现为在睡梦中被迫害、做噩梦,有恐惧、躲避危险出现的异常行为。在发作期间,患者很容易被叫醒,且醒来后部分患者可以清晰地回忆出梦的内容。 检验患者到底是不是得了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需要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能够同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功能、下颌和四肢肌肉活动、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可以对睡眠进行有效分期,是检查睡眠疾病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导睡眠监测,张琴被确诊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有统计表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在若干年后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多系统萎缩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还有两个危害:导致伤残,睡眠中的无意识行为可能伤及自己或伴侣;从床上跌下导致颈椎外伤或股骨头骨折。 赵敏提醒大家,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一旦发现,就需要及时治疗。此外,患者家中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搬走卧室内的危险物品,在床周围、地板上铺上垫子等,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