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跨省航空救援直升机首次降落息县人民医院
失语宝宝终于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你若生死相托 我必全力相助——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神经外科成功为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尉氏县贫困“两癌”妇女领到救助金
修武县免费“两癌”筛查惠及5000余名农村妇女
渑池县人民医院精心救治受赞扬
泌阳县人民医院开展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光山县人民医院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这例动脉溶栓再次发出警示有效预防胜于所有治疗
老人突然昏倒护师上前施救
1
11 1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失语宝宝终于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失语宝宝终于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石秀娟 文/图

特殊医者与失语患儿在一起

   什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是宝宝的第一声呼唤:“妈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个别本该咿呀学语的宝宝处在失语的世界里,让全家人倍感痛苦。
    栾川县人民医院儿科康复病区新近就收治了13名这样的儿童。医护人员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新的诊治技术使失语儿童开口说话,喊出第一声“妈妈”!
    他们对医务人员喊出人生中的第一声“妈妈”
    茜茜(化名),女,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在她1岁6个月时,家人发现其在智力、言语、发育方面较同龄儿童落后。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在外地打工,茜茜由奶奶养育,一直没有到医院诊治而任其发展。
    今年6月,两岁9个月的茜茜在奶奶的陪同下到栾川县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住院。当时的茜茜不会发音,不能与同龄儿童交流,不能理解简单的手势指令,对喊名字、打招呼也没有反应,光交流差,身体平衡能力低,不会双足跳跃,迈步稍尖足。经过综合评估后,茜茜的智力测分为42分,属于智力低下儿,智力发育只相当于正常1岁的孩子,言语发育相当于正常10个月的孩子。
    治疗师对其进行言语治疗、口腔知觉训练、言语理解、交流表达、认知能力训练、按摩、经颅磁刺激疗法、针灸疗法……针灸疼痛了,治疗师就把孩子抱在怀里安抚一会儿;训练累了,孩子就在治疗师的怀里安静地睡起来。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长孙花发现茜茜和奶奶的饮食比较单一,导致营养不足。孙花时常在下班前悄悄地给茜茜和奶奶买来有营养的饭菜;科室里其他人员在孙花的影响下,有的买来玩具,有的送衣服等。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儿科康复病区这个大家庭里,享受着温暖的服务。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如今的茜茜进步很大,治疗效果比较明显。随后,她喊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声“妈妈”!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先是惊喜,后是感动,大家不约而同地流下了眼泪。一个孩子竟然对抱着自己的医者喊出人生中的第一声“妈妈”!茜茜把穿着白大褂的医者当成自己的妈妈!
    茜茜会喊妈妈、爸爸、奶奶,发音逐渐多起来,开始与其他小朋友打招呼,目光短暂对视,能听懂简单指令,认识相同颜色,身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这些特殊医者像妈妈一样亲!
    不仅是对茜茜,在这里, 每一次治疗,治疗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面对面对着孩子,对着口形,一遍,两遍,三遍……无数次重复着一个词语,一句话,来纠正孩子们的口形、发音等。仔细想一想,她们不仅是医生,是护士,还像妈妈一样亲!
    目前,这里入住的13名患儿的病情都有明显好转,发音都较住院前清晰,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指令性动作,认知、理解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主动语言增加,所以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其中,一位从外地转至该院治疗的家长说:“在外地治疗路途远、不方便,经济负担重。回来治疗减轻了经济负担,效果明显,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特别好,非常感谢医务人员!”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