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教育应体现“整体观”
中医药融入大数据可快速发展
“显”而易见 精准安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开展3D显微镜治疗脊柱疾病
郑绍周的“肾虚痰瘀”学说
1
11 1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教育应体现“整体观”
 

中医教育应体现“整体观”
□宋会杰

   中医药人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只有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才能为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和特色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才能进一步发展学术,使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代代相传。笔者在对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对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设立,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会使中医医疗队伍不断扩大;但纵观数十年中医现代教育的成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对中医教学模式进行升级,借助现代人才教育模式来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
中医教育应体现“整体观”
    中医精髓在于“整体观”,可从两方面进行诠释:一是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将人与自然界视为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这与现代唯物辩证法思维不谋而合;二是中医药文化与政治、历史、科技等其他文化相辅相成。因此,要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教育理念应以“整体观”为基础。
    一是中医教育模式没有体现出“整体观”的中医特色。笔者认为,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问题如下:因借鉴西医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医药高等院校同其他专业的教育模式一样,在专业划分上“窄”而“细”,人为切割了中医知识的整体性。比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课程的条块分割,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个课程的特点,但是也人为分割了中医学各知识单元之间的有机联系,并造成部分内容重复,学生所接受的是支离破碎的单元知识,无法将它们很好地融会贯通,不利于辨证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经过5年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后大多只能从事相应的诊疗活动,不能成为全科医生。
    二是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理论,发现问题且自觉寻求理论知识的帮助,让知识在实践中“活化”。然而,目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统一起来。同时,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师生比例不宜差距过大;但是目前中医临床实践教育中出现了每位专职导师负责少则五六名,多则十几名学生的情况。
    三是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医名家都具备良好的医德医术,可以说古代医家不仅是医学家,还是儒学大家。可是,现在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多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无法应用新技术并以现代科学语言揭示中医学有关生命整体规律的物质基础,使得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对自己专业以外的人文知识缺乏兴趣,这对学生开放式思维的形成不利。
中医教育改革的思路
    笔者认为,在传承中医药文化前提下,深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加强与其他学科、文化对话交流,增强学生临床技能的实践,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
    首先,中医药高等教育应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纠正专业“窄”“细”现状。在课程设置上,需做到内部综合化、整体化,变条块分割为有机结合,并充分体现课程之间的整体性与联系性,增强各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变单元机械堆积为交互学习,以收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比如对《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与《中医内科学》,可将其共性知识单元进行整合,在《中医内科学》讲述即可,而对于个性知识单元则在其相应的课程中论述,可做到求同存异。
    其次,加强中医与自然科学的深度融合。中医药高等院校可开设“中医与免疫”“中医分子生物学”等新课程,使学生具备融通、迁移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提高现代自然科学的课程含量,仅将中医专业课程和自然科学的课程平行讲授。
    此外,也应加强中医与人文社会学科的融合。这不仅要将中医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与现代中、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真正具备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能将其运用于医学研究的高素质人才。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学习现代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并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中医药院校需要加强与综合性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开设跨校选修课程,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自然学科及人文社会学科的优势,在培养医学生素质等方面,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模式,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平台。
    最后,加强学生临床技能的实践,建立“临床导师负责制”。中医药院校应充分利用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师资力量,在本科三四年级即确定“临床导师负责制”,让“临床导师负责制”弥补临床实践时“本科生导师制”的不足。通过加强“导师制”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与带教老师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更易掌握中医精髓,及时解决临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促使其成长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