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时确定脑膜炎致病菌种 本报记者 史 尧 通讯员 刘昶甫
近日,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多学科紧密配合,大胆创新,仅用5小时2分钟确定了原本需要48小时以上才能明确的脑膜炎致病菌种,创造了记录,成功挽救了一名15岁脑膜炎患者。 11月2日凌晨,15岁的小李(化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达到了40摄氏度。小李的家人赶紧把他送到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护团队评估判断小李的病症为脑膜炎。 脑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脑膜炎分为化脓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引起)、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布鲁氏杆菌及真菌引起)几种类型,治疗措施不同,只有确诊致病菌种才能精准治疗。对小李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小李被紧急转入神经内科后,医护团队迅速对其病情进行紧急处置,并抽取了脑脊液送至临床检验中心进行脑脊液培养、血常规、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等项目的检查。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迅速涂片、染色,利用该院独有的德国布鲁克质谱仪对标本进行了检查。 通常,通过普通增菌液,脑脊液培养报阳需要24小时,再转种于培养皿还需24小时,整个过程需要48小时以上。面对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小李,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王现亭改变传统的重新分离再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优化程序:脑脊液接种在需氧培养瓶(缩短报阳时间),报阳后取出部分报阳培养瓶中的培养液,离心5分钟后取沉淀物(菌膜)直接进行质谱仪鉴定。经过检验团队的不懈努力,小李的检验标本在5小时2分钟后得到了鉴定结果:肺炎链球菌。 明确了致病菌种,排除了流行性脑膜炎的可能性,神经内科医务人员第一时间为小李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目前,小李病情稳定,已无生命危险。 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提醒人们,脑膜炎临床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幻觉、抽搐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其早期症状与感冒类似,若延误治疗,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因此,感冒发热的同时,如果出现喷射性呕吐症状,要警惕病毒性脑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