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家庭医生带来的三重效应 |
|
(上接第一版) 服务改善带动了能力提升 来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患者多了 与马上乡卫生院情况略有不同,距离内黄县城更远一些的豆公乡卫生院长期受困于医疗力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卫生院门可罗雀。2017年年底,深入推进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这里找到了做强服务带动能力提升的最佳路径。短短一年,“豆公现象”已经成为内黄县域内争相学习、效仿的对象。 初冬的早上寒气逼人,9时整,豆公乡卫生院的护士贾方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热水走进了住院部病房,帮助住院的孤寡老人洗头。 “洗头、洗脚,按摩、剪指甲,是我们家庭医生团队推出的免费‘增值’服务。对象是签约的贫困户、孤寡老人、五保户等重点人群。”豆公乡卫生院院长段玉彬说,从刚开始质疑“这样干行不行,能留住患者吗”,到现在人人认可主动服务带来的就诊、住院人次的显著提升,豆公乡卫生院用自身的实践证明了服务改善也能带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2016年,内黄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的试点工作。为了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努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是需要走好的第一步。”内黄县卫生计生委主任赵勇军说,正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了全县乡镇卫生院主动服务意识的转变,“为重点人群提供暖心服务、免费餐饮,逢年过节送饺子、送水果,为长寿老人送生日蛋糕,一系列主动服务让许多患者称赞‘住院感觉比住家好’‘家庭医生比子女还亲切’。” 服务好了,乡镇卫生院的患者自然多了起来。“2018年1~10月,全县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总人次达到了2017年同期的1.5倍,这也倒逼了基层医务工作者主动学习、主动进步。”赵勇军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延伸服务让医生走进家庭,也让更多患者因为信任选择首诊在乡镇卫生院,“下一步,全县乡镇卫生院将继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个抓手,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 签约服务串起三级医疗 “契约式”健康管理受追捧 无论是获得百姓信任,还是实现医疗能力提升,内黄县的多位基层医疗管理者,更乐于将这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结为“契约式”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既像朋友般亲切,又按照契约严格履约,这对医患双方都有利。”赵勇军说。 现在,内黄县共组建了77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行分片包干式管理,改变了以往乡镇卫生院医生单一的“坐堂行医”模式,不占用医疗时间,主动走出去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县财政拨付资金140余万元,为全县配备了18辆签约服务电动汽车;县级医院积极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基层医疗机构采取“错时”服务、定期访视等措施,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就医路径指引和转诊服务。 “为了更好地鼓励医务工作者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乡镇卫生院都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家庭医生团队绩效考核方案》,从收支结余中拿出30%作为奖励性资金,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绩效考核,提高签约服务人员的积极性。”赵勇军说,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黄县已经基本实现了签约居民“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 与此同时,内黄县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也得益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成了更为紧密的联动关系。 “家庭医生的首诊,可以完成急症、慢症在县域内的合理分诊、急慢分治。借助互联网技术,也开辟了县、乡、村医疗机构间远程会诊、上下转诊的通道。”作为内黄县综合实力较强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东庄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单翔说,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带动医疗联合协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们正在探索从文本签约到电子签约的转变,让所有签约群众的信息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签约信息衔接就诊信息,让家庭医生都成为熟悉每一位签约人所有健康信息的‘大管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