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心脏移植:让生命重现光芒 ——探访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中心
绿水青山间打造“有尊严的医养基地” —— 济源市第三人民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纪实
1
11 1 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心脏移植:让生命重现光芒 ——探访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中心
 

本报记者 丁 玲  文/图

 

2018年5月,小胡康复出院。

   院内,凉爽的风轻轻把花香吹散。绿化带内,一名年轻人正在清扫杂物,看起来精神不错。
    年轻人姓胡,他曾患有重症心肌病,是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如今,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的志愿者。
    把小胡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正是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先进的心脏移植技术。该院从2018年获得心脏移植准入资质后,于2018年4月开展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截至目前,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已成功开展14例心脏移植手术,这在全省心脏移植手术历史上是空前的。
患者:一波三折 终获新生
    对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来说,能够顺利移植心脏,意味着生命的“失而复得”。
    “又活过来了。”今年5月8日,45岁的林先生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的第20天,看着公园里生机盎然的花花草草,他感叹自己“重生了”。据了解,林先生从术后一周开始,便在专业护士的陪同下,到病房楼下的公园散散步,晒晒太阳了。
    家住山西运城的林先生因缺血性心肌病,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尽管所有的常规治疗措施用尽,他仍然出现了明显的心功能衰竭,睡不成觉、吃不下饭,生活质量极差。他曾绝望地以为自己“过不了今年的冬天了”。
    很多医生建议林先生通过做心脏移植手术来治疗疾病。这是唯一也是最好的一种处理方式。可是到哪儿做手术呢?他拿不定主意。
    今年3月,在朋友的介绍下,林先生和家人慕名来到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找到心脏移植中心主任杨斌。
    据了解,刚到医院的时候,林先生身体状况极差,肺动脉压力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阻力指数很高。在心脏辅助设备的帮助下,在多种治疗方案的应对下,林先生身体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在为这名患者调理身体的同时,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工作人员通过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寻找供体,并做好随时为他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准备。
    “他确实病得很重,‘发动机’(心脏)需要更换。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新的‘发动机’,但那时他还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无法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我们就先为他装了个心脏辅助装置,继续等待时机。幸运的是,4天后,我们顺利为他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现在,他恢复得很不错,能去医院的花园散步了。今天早上我去查房,告诉他‘在这儿安心治疗,我们一定会让你健健康康地回家’。”这是杨斌在微信朋友圈对林先生病情的记录。三言两语道出了这名患者一波三折的心脏移植手术过程。
    过程是曲折的,但结果是美好的。术后第2天,林先生脱离呼吸机、取下肺插管,开始进食,并和医生进行简单交流,开始床上活动。术后第3天,林先生的状态一直趋于平稳,已不需要外在辅助医疗器械的支持,可以下床活动了。同时,他开始服用一些抗排异和保护肝脏的药物。手术一周后,林先生转入心脏移植病房;手术两周,开始户外活动。
团队:始于责任 实力领跑
    领跑的人,往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心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重获新生的一个梦。而怎样将患者的梦想照进现实,对于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移植技术团队来说,也是一次自我挑战。
    作为三级甲等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已有30多年的肾脏移植经验。2001年10月,该院开展了全省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
    “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是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的责任。”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袁义强看来,重启心脏移植技术一直是大家的梦想,作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就应该勇当开展心脏移植技术的先锋。
    于是,2017年,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向国家卫生计生委(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申报心脏移植准入资质,积极筹备开展心脏移植技术,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团队,并设立专门的心脏移植病房,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派出多名专科医师到国家知名心脏中心进修心脏移植技术,为开展心脏移植技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8年年初,经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审议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定该院心脏移植执业资格。
    新的起点召唤着使命和担当。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在获得心脏移植准入资质后,如何确保心脏移植手术的顺利开展呢?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早早做足准备,组建包括心外科专家杨斌、麻醉科主任魏金聚、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郭长英等30多人的心脏移植团队。派专人到心脏移植技术先进的医院学习培训,反复进行动物实验,制订各种流程和操作规范……
    过程是艰难的,但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将成为未来攀登顶峰的阶梯。
    “心脏移植手术难度大,难在各个环节都要丝丝入扣,不容有任何闪失。”据杨斌介绍,心脏移植手术作为难度最大的器官移植手术,除了对术前、术中的操作技能,以及团队配合要求苛刻之外,对术后护理的要求也同样严格。患者能否顺利康复,与手术各个环节的处理密切相关。
    爱弥漫在平日的点滴中,珍藏在生命的记忆中。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心脏移植手术后的一周内,都是在重症监护室度过的。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郭长英说:“我们像呵护新生儿一样,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紧紧盯着肺动脉压,随时了解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及各项化验指标的变化;每天看着患者一点点恢复,再难也值得。”
    据了解,患者在心脏移植手术过程中,使用了不少免疫制剂,机体免疫力受到很大限制,对术后无菌环境要求很高,每天摄入的饮食和穿的衣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回心脏移植病房后,由专业护士进行24小时照护,并对其睡眠时间、饮食饭量、情绪起伏、大小便次数等生活细节进行记录。
    脚踏实地的学习培训,科学严谨的实验演练,执着的挑战精神……保障着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弯道超车,成为领跑者。
    现状: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常态手术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著名医学家扁鹊就萌生了换心之术的想法,这在过去曾是天方夜谭。1967年12月3日,一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南非一家医院成功接受人类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现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实施已经算不上什么难事儿。
    据杨斌介绍,心脏移植手术的规定、原则都非常规范,并且远期效果非常好。比如扩张性心肌病,中国数据显示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80%。也就是说,80%以上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在手术10年后,还生活得很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子……
    在全国1000万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十分之一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手术是挽救这类患者生命最后的方法。但现实是,全国范围内,一年心脏移植手术量还不到400例。
    杨斌认为,这个状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供体紧张,一些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等不到合适的供体;另一方面是患者对心脏移植手术的认识不足,在犹豫中错失良机。
    杨斌提醒,心脏移植手术适用于那些药物治疗不佳或不能进行常规外科治疗的患者,且若不进行移植手术治疗,其预后一年生存率低于50%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主要适应证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目前,就河南范围来看,由于开展心脏移植技术的医院有限,心脏供体基本能满足需求。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取心、移植、麻醉、体外循环、手术室护理、术后监护等完全由心脏移植团队独立完成,技术方面已不是问题。需要移植的患者,大可不必因为犹豫而错失良机。
     一年的时间里进行了14例心脏移植手术,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开创的心脏移植“加速度”,标志着该院技术实力实现了大跨越;同时,也给河南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