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深低温大脑局部持续灌注技术落地华中阜外医院 |
|
深低温大脑局部持续灌注技术 落地华中阜外医院 本报讯 (记者史 尧)把暴发型心肌炎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后,医务人员却眉头紧锁:脑部损伤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6月3日,华中阜外医院将深低温大脑局部持续灌注技术应用于15岁的暴发型心肌炎患者小顾,使他成为该技术成功救治的第一位患者。 6月2日,小顾因为暴发型心肌炎被紧急转送至华中阜外医院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凌晨2时,小顾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双侧瞳孔放大,对光反应迟钝,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经过紧急抢救,凌晨2时41分,小顾恢复自主心率,生命体征稳定下来。 在小顾心跳骤停被成功抢救后,脑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脑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成为医务人员面对的最大难题,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患者脑死亡;即使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水平已有大幅提升,但死亡率和残疾率仍居高不下。其中,ECMO启动后的再灌注神经损伤也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空白地带。 如何解决小顾的脑神经细胞损伤问题?专家们想到了国际上的最新技术:深低温大脑局部持续灌注技术。 深低温大脑局部持续灌注技术是新一代脑保护低温疗法技术,能使脑细胞复苏。临床试验显示,若能对脑部进行选择性冷却,将温度降至24~28摄氏度深低温,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深低温大脑局部持续灌注技术可以为受损的神经提供保护,并能提高接受ECPR(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的存活率。 经过紧急评估和专家讨论,小顾被推入导管室。医务人员从股动脉沿导丝将内轴导管送入主动脉弓,并很快送至颈动脉。这种置入的导管可以有控制小顾脑温的作用。手术完成后,小顾被再次转入CCU。专家们运用体外循环机和体外循环水箱,利用心肌灌注血液冷却原理,通过置入患者颈动脉的内轴导管对大脑进行冷血灌注。经过24小时的大脑持续降温,专家们又对小顾的大脑进行缓慢复温。随着大脑温度的上升,小顾的瞳孔逐渐缩小,意识逐渐恢复。 “小顾恢复得不错啊,一天比一天好!”“谢谢你们,我想早日康复出院……”6月19日,在华中阜外医院CCU,小顾倚在床边,一边吃饭一边和医务人员唠家常。 “看着康复情况喜人的小顾,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是我们医院在脑组织保护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我们不仅要紧急抢救小顾的命,还要考虑他恢复后的生活质量。”华中阜外医院CCU主任张静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