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接力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高 鸽 石秀娟
近日,陕西籍游客焦先生在栾川县老君山景区游玩时忽然发病,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路人见状赶紧拨打了120。 栾川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指令后,医生王萌、护士张珺博及120司机杨治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患者发病地。 他们检查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呼吸急促。于是,他们迅速用担架把患者抬下山来。当时天空下着小雨,王萌将自己的外套脱下,给患者盖上。患者的体重将近100公斤,加上山路崎岖,汗水浸湿了急救人员的后背。 很快,急救车到达栾川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脏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医务人员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患者逐渐有了意识,胸闷症状缓解。 患者被栾川县人民医院接诊的同时,急救人员迅速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发病情况、心电图传送至栾川县人民医院与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胸痛微信群。 洛阳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内科主任张守彦博士与其他医师看到消息后,立即认真分析并结合化验指标,确诊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家属同意转院进行进一步介入治疗后,洛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迅速派车接诊。 到达洛阳市中心医院后,患者“双绕”(绕过急诊科,绕过冠心病重症监护室)至导管室。患者病情危重,急需进行急诊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 可是患者很烦躁,极不配合。这时候,大家纷纷走进手术室,有人按压患者的四肢,有人托着患者来回乱动的肩膀,有人安抚患者情绪……正当穿刺成功、准备造影时,患者突然一脚踹在医生杨启岭的脸上,并用双手用力撕扯盖在身上的无菌手术单,扭动身躯,试图挣脱。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医生路航、郭亚洁和导管室护士张鲜鲜等稳稳地按着患者。 更换手术单后,手术继续在“见缝插针”中艰难地进行。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患者闭塞的血管被打通,手术大功告成。 “这场成功的生命接力有3个‘离不开’。”张守彦说,患者转危为安,离不开栾川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一线人员的及时抢救,离不开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奋力救治,更离不开胸痛中心下级医院和上级医院的密切配合和无缝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