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湿说二麦 □胡献国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写道:时当盛暑,粮食尽绝,只剩麦三十斛,分派军士。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这里的麦是大麦和小麦的统称。 大麦,又名倮麦、饮麦、来膊麦,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种。中医认为,大麦性凉,味甘、咸,入脾、胃经,具有健脾消食、清热利水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饱胀,烦热口渴,小便不利,淋漓涩痛等。《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祛热,益气,调中”。《新修本草》言其“平胃,止渴,消食,疗胀”。《本草经疏》言其“功用与小麦相似,而其性更平凉滑腻,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或歉岁全食之,而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矣”。大麦发芽晒干者名麦芽,其性平,味甘,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和中、通络回乳之功效。《本草纲目》言其“消食和中,破冷气,去心腹胀满”。若产后食欲不振,不宜选用炒麦芽,以免回乳。 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产,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医认为,小麦性凉,味甘,入脾、肺、心经,具有养心祛烦、健脾益肾、祛热止渴之功效。小麦能养心阴而安心神,对妇人脏躁,精神不安,悲伤欲哭,烦热消渴,脾虚泄泻等疗效甚佳。《本草纲目》言其“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生食利大肠”。《名医别录》言其“祛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本草再新》言其“养心益肾,和血,健脾”。临床发现,用于养心安神,以淮小麦为佳;用于敛汗止汗,以浮小麦为宜。 淮小麦是小麦的处方用名,性平,味甘,入心经;淮小麦的安神作用比浮小麦强,治疗心神不宁、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应选用淮小麦煮粥。仲景名方“甘草小麦大枣汤”中即有淮小麦,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效,是中医治疗脏躁症的效方。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入心、肺经,为作用温和的止汗药,善止一切虚汗。《本草纲目》言其“益气祛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本经逢原》言其“能敛盗汗”。所以,补虚敛汗,以浮小麦为宜。临床应用时应针对病情,分别选用。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