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敏:重视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王自敏于196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毕业后,她拜河南省名中医吕承全为师,深得真传。随后,她先后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西医基础理论,并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脏病理专科进修,为以后从事肾脏病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她历任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由于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受到国务院表彰,享受国务院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2008年,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王自敏倡导中西医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学术上,她受《脾胃论》《血证论》《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医学著作影响,提出“脾肾为本”之论,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注重治肾固精,活血化瘀,衷中参西。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学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王自敏时常以此为主旨,比较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认为机体整体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重视人本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天人合一”,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则产生相应反应。《灵枢·邪客》有“人与天地相应也”的文字记载。《灵枢·岁露》记载:“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是之谓也。”故王自敏重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注重外界环境对人体疾病的影响。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是中医学的精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的是疾病在这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明辨证候,继而论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结果和手段。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一种疾病可以通过辨证分为几种不同的证候,而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亦可表现为同一种证候。在治疗肾病时,王自敏按照此法辨病、辨证相结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灵活应用。比如,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双下肢水肿,若伴有肾阳虚症状,采用真武汤治疗;伴有脾阳虚症状,用实脾饮治疗。 师古不泥古 创制新方 王自敏熟读中医经典医籍,尊崇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博采众长,潜心治学,师古而不泥古,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择其效优者,创制成新方,研制成新药,以方便患者携带、服用以及有利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这些方药有救肾胶囊(现改名为复肾降浊胶囊)、肾衰灌肠液1号与2号、尿感冲剂(现改名为尿感颗粒)、黄槐温胆汤1号、黄槐温胆汤2号、黄槐温胆汤3号等。 脾肾为本 正胜邪去 《素问·遗篇·刺法论》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中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共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王自敏认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抗邪无力,邪气方入,阴阳失调,疾病丛生。王自敏强调,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正气的强弱从内因和根本上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王自敏深谙此理,在肾病的治疗中,重视扶正固本,调理五脏,尤其重视先后天之本脾肾两脏功能调节,逐渐充养正气,使正胜邪自去。 一是健运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证》中“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的学术思想的指导下,王自敏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王自敏强调,脾主升清,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相因,协调平衡。脾气虚衰或者为湿所困,在肾病患者中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郁闷、便溏泄泻,甚至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病证。 二是强调固肾元。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肾脏阴阳失调,可导致其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可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心火上炎、心肾阴虚、肺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肾阳虚等诸多证候。 三是脾肾共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两脏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先后天相互赖以生长。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即脾阳根于肾阳。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方能充盈成熟。后天与先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脾肾两脏相互协同,共同保持水液代谢平衡。若脾虚失运,水湿内生,经久不愈,则肾虚水泛;而肾虚蒸化失司,水湿内蕴,亦致脾失健运,最终导致肾病患者尿少浮肿、腹胀便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因此,王自敏认为,保持脾肾两脏的阴阳平衡,先天、后天之本的共同充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治疗肾病时始终遵循的原则。 (本报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