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金灿
入伏以来,全省多地气温突破40摄氏度。在这样的“烧烤”天气里,除了要预防中暑,还要警惕这些“高温病”!
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高温天气,户外作业人员以及老人和孩子都容易出现中暑现象,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热射病。 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致命性病症。在中暑的分级中,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并伴有高湿的天气,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以上!
改善 作业环境
加强 个体防护
穿戴 防护衣物
强化 监护工作
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如何预防热射病呢?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一病区主任王文杰说,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人体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患者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等表现。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热射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高于32摄氏度)、湿度较大(超过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进行强体力劳动,又无防暑降温措施时,对高热环境不适应者,易发热射病。 对此,王文杰提醒,在炎热天气里,人们尽量不要长时间进行户外运动。外出时,应使用遮阳伞、遮阳帽等。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在户外工作的人员,如建筑施工人员,要注意防暑降温。企业应改善劳动条件,为作业人员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和药品,并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可采取多班轮流作业制度,避开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作业。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减少户外活动,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相对于成年人,小孩的体温上升很快,由于身体代谢旺盛,其体内水分流失速度也较快。家长要做好监护工作,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封闭的汽车内,以免孩子受到高温侵害。专家提醒人们,一旦感觉不适,要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水或服用防暑药品。对于热射病患者,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帮助其补充水分,用冷水为其擦拭皮肤,并尽快将其送至医院接受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季节
很多人认为,寒冬腊月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份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9月份;气温一旦达到35摄氏度以后,每升高1摄氏度,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为何炎热天气也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三科副主任董静说,夏天容易出现潮湿闷热天气,空气中的湿度会相应增加,氧分压下降,故而血液中氧分压也随之下降,人体代偿反应会加快呼吸频率和心率;闷热潮湿的低气压还会令人心情郁闷、烦躁,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人体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在高温下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机体皮下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再加上体温的调节需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很容易缺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人体血液黏稠,流速减慢,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这一系列因素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在夏季进入高发期。 董静说,除了气温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以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夏季人们出汗多,很多人外出回家、运动后都是端起杯子猛灌水,这样虽然能解一时之渴,却加重了心脏负担,使体内血液稀释过快,浓度骤然下降,会导致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失常,很容易发生意外;出汗后,凉水洗脸、冲澡都让人觉得凉快,但在突然的冷刺激下,会造成人体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大量进食冰冷的食物,不仅会导致胃部血管收缩,引起各种肠胃不适,还会使全身小血管反射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再加上不管是刚从炎热的室外进到空调房,还是从凉快的空调房到室外,温度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的急剧收缩或扩张,易引发意外。 夏季很多人选择天刚亮、趁着气温还没升高的时候出去晨练,这也容易带来致命风险。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病例发生在早上6~10点!因此,早上锻炼最好避开这段时间。夏季运动不仅不宜过早,活动强度也要适量,时间不宜过长,30~60分钟即可;选择户外活动时,要选择有荫凉的地方,避免强烈阳光的直射;并随身携带充足的水,及时补充。 夏季外界温度较高,人体血管处于舒张状态,会出现暂时的血压降低状态,但这并不代表高血压病已经被治愈了,切勿擅自减少用药或停药。高血压病患者在夏季应坚持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并及时将记录的血压变化情况告诉医生,由医生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高温贪凉 谨防“空调病”
持续高温,空调成为市民降温消暑的必备电器,然而空调在带来清凉的同时,也容易使人患上“空调病”。 据了解,“空调病”是由居住环境与个人身体免疫状态双重因素导致,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会使人体体温下降过多,如果同时伴有劳累、饮酒等情况,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一系列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炎。有的人患有哮喘,如果空调长时间不清洗,空调机器里面的霉菌滋生,会导致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另外,有的人属于过敏体质,长时间吹空调也会加重病症。 专家提醒,预防“空调病”,首先要防止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人在睡眠状态时,空调设置的最适宜温度是27~28摄氏度。空调内部的灰尘、微生物、细菌也是诱发“空调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空调要定期专门清洁。空调在安装时要选择适宜的通风口,一定要避免对着人吹。白天人在空调房里3~4个小时后,最好暂时关闭空调,打开门窗,让室内空气适当流通。 同时,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会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导致消化道疾病发生;烈日下暴露时间太久还会造成肌肤急性损伤,出现脱皮和水疱;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人们又喜欢吃生冷食物,需要提防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此外,夏季也是过敏的高发期,空气干燥、频繁吃海鲜烧烤不忌口、蚊虫叮咬和花粉等都是导致过敏的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