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中医康复具有独特优势
赵时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
11 1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赵时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赵时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赵时雨自1965年从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医、教、研工作。他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师承制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他曾经担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赵时雨有近5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之丰富、对中医感悟之深,令人叹服。赵时雨是河南省著名中医药专家,临床涉及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尤其在治疗内科、儿科杂病方面颇有心得,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他认为,要勤学习、多思考、多参悟;临证时,重视患者的整体体质,强调天、地、人合一;用药强调动静结合,寒温并用,灵活应用动植物药;形成了治疗必求于本、重视体质辨证的独特思路;提出治疗脾胃病以畅达气机为先;治疗疑难杂症注重标本结合、病证结合等原则。他强调,学习中医各家临证医案是提高中医临床技能的捷径。
熟读经典 扎实根基
    赵时雨重视读书,尤其重视研读经典医籍。在经典医籍之中,他最推崇《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问世后,便创立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病因学说和经络学说,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赵时雨认为,读《黄帝内经》要领会其宗旨,掌握其思想,并把这些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黄帝内经》中对阴阳五行这一中医的核心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而阴阳五行不是治疗某种疾病的具体方法,是中医看待问题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思辨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临床中遇到复杂的病情时就会理出头绪,不会辨证无据、用药杂乱无章。
    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以及八纲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中,阴阳为总纲,五行、五方、五色、五味等均可以阴阳为统领。中医的脏腑经络、津液气血等概念具有有形与无形、器质与功能共存的现象,也可以阴阳相论。因此,中医临床有“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说,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含义。临证时,他认为,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病情,只要依据阴阳理论辨证就不会本末倒置。这种认识,是中医入门时必须具备的。
    赵时雨认为,研读《黄帝内经》是中医提高中医素养、开阔视野的必由之路。中医有一个特点,就是门派林立,各家学说纷起。要想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就要从各家学说的核心看待问题,这是做临床的必备技能。在熟读经典、扎实根基的基础上,赵时雨主张“辨证辨病并重”,辨证论治的思想兼收并蓄,衷中参西。赵时雨注重吸收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来充实、提高和发展中医学。因此,在诊断疾病时,他主张中医辨病辨证与西医疾病诊断相结合,先明确疾病诊断,再辨明疾病在表,还是在里,在脏,在腑,在气,还是在血,并结合现代医疗仪器检查结果,以求诊断准确。
癌症及术后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经验总结
    赵时雨认为,《黄帝内经》中“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损者益之”这4句话归纳了中医治疗肿瘤的四大原则。用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来阐述癌症,多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治疗疾病始终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中药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能减轻化疗患者的毒副反应、预防术后复发、降低转移率、提高远期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肿瘤转移是一个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与机体多种因素有关。赵时雨强调,肿瘤转移是机体内环境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赵时雨认为,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紊乱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是防止肿瘤转移的主要环节。
    赵时雨强调,中医药治疗癌症是一种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以及多靶点的整体综合治疗,利用中药使患者机体平衡,改善或者减轻癌变过程中机体的失常状况,减少肿瘤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带瘤生存”和提高生命质量是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显著特点。赵时雨认为,中西医并重已经成为未来治疗肿瘤的重要途径。在临证时,他不但重视辨证用药,而且详细分析每味中药的药理作用。这充分体现了赵时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思想。
    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赵时雨认为,扶正培本是中医药治疗癌症患者(术后)的重要方法。扶正培本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可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和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某些扶正培本方药具有抑制肿瘤转移、预防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作用。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经验总结
    赵时雨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泡壁炎症,继之肺间质形成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和肺结构紊乱的一组异型疾病,临床以咳嗽、咯痰、气促、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特征;疾病晚期可发生肺心病以及右心衰竭。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已知病因引起的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狭义是指原因不明、病变局限于肺部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对此,中医学无对应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从“肺痿”“咳嗽”“喘证”“虚痨”来辨证施治。
    赵时雨认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位在肺,与心、肝、脾、肾有密切关系。该病涉及气血两虚、痰瘀互结、热毒侵入等方面,始终以痰瘀为关键点。疾病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脾、胃、肾气阴两虚;标实则为痰热蕴瘀于肺。疾病初期在肺,以邪实为主;中期影响肝、脾、胃、肾,本虚标实混合出现;晚期可累及心脏,五脏阴阳俱损,形成喘脱虚劳重症。
    在临床治疗中,赵时雨认为该病是临床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理想,异常棘手。在进行大量临床实践时,赵时雨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将此病分为早、中、晚三期。他认为,疾病早期多为肺阴亏虚、痰热阻肺;晚期时常可见五脏俱虚、气衰痰盛、血脉瘀阻。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从肺泡炎演变为蜂窝肺综合征及肺纤维化的各期病理变化可相互重叠,所以不论确诊时是早期还是晚期,都应立即进行治疗。这样可使新出现的肺泡炎得到好转,一部分纤维化亦可得以改善,并可阻止疾病发展。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润燥养阴、活血化瘀、软坚消痰、培补脾肾等治疗原则,亦有较好的作用。
 (本报综合摘编)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