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周刊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追忆国医大师李振华
成语里的中医智慧
玫瑰枸杞养颜酥活血通络、疏肝解郁
1
11 1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追忆国医大师李振华
 

追忆国医大师李振华
□华 荣

李振华

 

   5月23日,是国医大师李振华先生辞世3周年。恩师教诲犹在耳边,每每想到情动之处不禁潸然泪下。
    李老师毕生致力于中医高等教育事业,重视中医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桃李满天下。我有幸得到李老师的亲自教导,恩师的倾囊相授,令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感受到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李老师常说,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的灵魂,是中医学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在岭南传承弘扬李老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体系,临床疗效卓著,使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升华,在面对病魔时充满信心,在临床上不断攻克一些危急疑难疾病。
    李老师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中医教育家。他时刻关注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对如何学好中医,李老师总结为精练的“五字诀”——勤、恒、精、博、悟。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治疗疾病,李老师提出:“深研四大经典,精于辨证论治,执和致平,法无常法,常法无法,方有别,医无界。”强调学中医要“哲理通,文理通,医理通”。

 

跟师李振华 获益终生

   李老师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河南省洛宁县,为河洛文化发祥地。跟随李老师学习期间,我多次前往郑州,得到李老师亲传,并跟随李老师参加洛宁家乡义诊、祭拜医圣张仲景。点滴之中感受到河南丰厚的中医底蕴,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这些中医名家皆出自中原。
    2004年,我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在广东省中医院为副主任医师,有幸参与了广东省中医院实施的名医工程选拔,并有幸被李老师收为入室弟子,和众师兄弟一起,跟着当时年过八旬的李老师在“羊城岐黄传承拜师会”期间,参加医院查房、会诊、讲学,与众多医师代表座谈,受益匪浅。
    李老师晚年致力于著书立说和培养徒弟,目的在于将他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传承下去。想要传承李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就必须深入研读他的著作,之后在临床实践中反复体会,才能得其真谛。在李老师的影响和指导下,继承李老师衣钵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诊疗风格和特色;尤其是将李老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运用于偏头痛、眩晕、中风等脑病的辨证论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成文,并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题为《跟师名老中医心悟》。李老师当时还给我写下评语:“见其学医心切,治学认真,精益求精,谦虚务实,对余之学术思想、治学经历、诊治要点均有了一定掌握,余深感欣慰。汉良相张良之师对张良有‘汝子可教也’之语,可见学子易得,良徒难求,余今方悟张良之师用心之良苦。”李老师的评语,让我无论在何时,总能找到继续前进的勇气和不懈努力的初心。

 

继承恩师遗志 培养青年中医

   在跟随李老师研习中医的14个春秋里,我对李老师的医德、医术、学术思想及其个人经历都充满着钦佩与崇敬。晚年李老师虽体弱多病,但仍在潜心研究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李老师经常带病坚持教学,亲自撰写或带领众弟子著书立说,李老师生前已出版的中医学术专著就有10多部。
    《走近国医大师李振华》一书,侧重于中医思维方法学传承。该书详尽介绍了李老师的人生经历,从中华文化的高度、《易经》哲学的角度,深度阐述中医学的科学性,总结中医学的思维方式等。从整个医学发展进程,对中西医结合之路提出新的展望。其中,“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医大师李振华临证精要》是李老师的顶峰著作,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在病床上带领徒弟修改完成的。遗憾的是此书成于李老师生前,出版于辞世之后,如今此书问世,李老师在天之灵也能感到欣慰了。
    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与临床经验的传承是我多年来跟随李老师学习最大的收获。李老师多年的带徒临证,指导切磋研读经典,倾注无限的心血、精力与智慧,将自己的家传和经验倾囊相授,提携后学。他时刻关注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经常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中医药行业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弟子和骨干人才。
    李老师为中医事业鞠躬尽瘁、奉献终生,他的职业精神时刻感染着年轻一辈的中医人。李老师酷爱书法,曾赠送给我一幅珍贵的墨宝——“医源于易,易归于变,综合分析,谨守病机,处方再现”,我十分珍爱,这是李老师对中医学治疗特色的高度概括,亦是吾辈从医的规范。
    受李老师影响,我在广东省中医院的教学与临床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和辨证施治的基本功,现为国家三级正高,从事名医传承与流派工作室专职工作,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国维优秀指导老师”和第三届“羊城好医生”。我编著的中医学著作有3部,包括“十三五”重点图书《国医大师李振华临证精要》《临床实用中医脑病学》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把李老师传授的宝贵学术思想与经验努力发扬光大,让更多的青年中医传承下去,成为我努力的方向。
    在多年跟师期间,我受师母张竹琴照顾,她如同对待亲生子女一般。现在,师母虽已年过九旬,但身体康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郑生是恩师的儿子,也是我的大师兄,他传承了李老师的学术经验,如今已是中医界的翘楚。每次与师母、师兄会面,他们依然会教导我要坚持做好中医传承,把李老师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李老师逝世3周年之际,我写下此文,以寄托对李老师的思念。我和我的师兄弟们,定当齐心协力,继承恩师遗志,努力钻研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郑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