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发扬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怀疑得了结核病,应选择哪种检测方法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1
11 1 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发扬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成为当今医疗机构和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除了要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管理等方面不断下功夫外,还要继续强调“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它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也非常重要,不可忽略。本文主要立足“医”方视角,围绕医患关系,通过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来表达自己的认识,探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路径和措施。

 

发扬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孟 洁

 

   医患关系,顾名思义,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常常发生在患者就医过程中,但它对医患双方的影响却不因诊疗过程的结束而结束。
    随着信息技术、自媒体等的不断发展,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医患关系容易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固化”甚至“偏激化”的刻板印象。客观来看,医务人员与患者,其本质绝非对立的,而是医者治病救人,患者被救治,通过良性互动,以治愈疾病让患者获得健康、医者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如何把这种关系维系好,成为医疗机构、社会大众共同关注、期待的问题

 

医学人文精神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

   医学人文精神,是以“患者”为本的精神,也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医疗行业的具体实践。
    医学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一切从人出发,在治疗的全过程中,都将人的感受作为重中之重。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程度在医患关系中有着重要意义。
    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务人员来讲,就是对患者的关心、关怀和关注;而对患者来讲,就是对医者给予充分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作为医务人员,充分发扬人文精神,也是职责所在。因此,倾注足够的人文精神,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善意、友好和关怀,信任医者,配合治疗,成为战胜疾病的重要一环。

 

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

一、坚定主导方向,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优势

   一方面,中医医院要对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应清楚地认识到,加强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建设和输出,除了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外,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优势,有利于提高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医药文化本身与医学人文精神的主导思想高度契合,对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文化倡导治病治的是“人”,而非简单的“病”,无论是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医书中,还是当代名老中医主导的学术思想里,都饱含着对患者人体的全面关注,饱含着独具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精神。

二、耐心细致“望、闻、问、切”,形成医患之间良性互动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基础,也是中医特色。它通过4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将人的整体状态、主观表达、症状阐述、脉象等进行全方位研判。
    在诊疗过程中,四诊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形式、内容、情感等多方面的直接互动,医患之间要通过全面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对健康信息的判断。对医生而言,要充分了解患者出现症状时的各种信息、考虑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各个因素,而不仅仅是患者表现的症状。对患者而言,医生耐心细致的讲解,会让其感受到平等亲切的交流,而不是“简单冰冷”的提问;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唠家常”,收获的是正向的心理反馈,可以形成愿意倾听、愿意讲述的良性沟通。

三、融智融情“辨证施治”,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

   “辨证施治”是综合分析四诊获取的信息,辨清疾病的基本性质、主要产生机理,注重阴阳平衡和邪正关系,是对患者整个“人”的判断,需要充分关注、重视患者心理感受、情绪状态。譬如,患者是不是生气?是不是心理压力比较大?
    医生需要对这些与病证无明显关联的因素进行充分了解,设身处地体会患者的心境与状态,做到全面辨证。同样的病证,也许给予的治疗方案有很大不同。
    对患者而言,在面对面的沟通、讲述中,既会体会到来自医生的友好情感表达,也会通过一证一方等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诊疗,感受到医生的负责与关爱。

四、巧妙运用“治未病”理念,提升医患关系的融洽度

   “治未病”理念,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是将健康保健等医学知识前移至疾病发展链条中。
    在医患关系产生时,通常情况是疾病已经发生。由于等待患者多、常规诊疗工作繁忙,医生的时间与精力有限,诊疗过程会出现“短平快”的现象。医生需要快速将患者当前的症状消除,但是,患者却容易产生“医生急躁、不愿意多听多讲”的感受,这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中医在诊疗中,注重将“治未病”理念融入患者就诊过程中,一般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通俗易懂的疾病知识普及和预防提示,从生活细节、个人习惯等方面进行专业性指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养生方法,提高患者的获得感。看病体验好,患者就愿意找这名医生看病,有助于形成较为融洽的医患关系。

五、营造“杏林大爱”的整体氛围,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名医名家”更要重视人文精神
    中医医院对人文精神的输出与西医医院有着一定的差异。西医医院比较容易形成综合性口碑影响力,譬如医院名气、整体规模等;但在中医医院,专业性医师化口碑建立路径,更容易被医生牵引——这个医生的水平怎么样?这个医生的医德如何?
    因此,中医医院的知名专家、护理能手等能接触患者并有影响力的人,尤其要注重对人文精神的践行,以他们具有的天然亲和力和吸引力,形成良好医患关系的典型示范,带动整体医务人员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从而带动整体医患关系向好。
    “大爱”是群体的表达,不仅仅依赖于医生
    医患关系直接产生于医生与患者之间,但是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从患者进入医院开始,挂号、就诊、缴费、取药等环节,都会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文化氛围,也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印象。这就要求医院要重视培养与引导每一位医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体现出关心、关怀病患的主动意识和服务态度。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形成和维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医务人员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在一点一滴的健康服务实践中,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来自医务人员的善意。这就提示,作为医疗机构,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不能搞“三分钟热度”,也不能搞“一阵风”,需要持之以恒,投入更多的精力,踏踏实实把人文精神植根于每位医务人员的心底,并转化为服务实践。
    虽然“医”方处于主导性的一面,但医患关系的改善,不能仅靠“医”方的改善提高就能实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行业的管理和支持,整个社会的理解与包容,都要有所作为,才能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