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致全省药师和药事工作者的慰问信
国医大师张磊收徒
疫情防控不懈怠 健康扶贫不停步
直径0.7毫米器械 “直面”人体最小骨头 省人民医院刘军团队全耳内镜下植入人工镫骨
患者在面点师的指导下做月饼
田晨光和他的“美篇”
1
11 1 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田晨光和他的“美篇”
 

本报记者 朱晓娟

12+22+93+41+10+12+55……
健康观念,健康知识,人体生理,就医指导,医患关系,健康美学,其他……
3年前,“田野沐晨光”出现在大众的视界里,这是田晨光作为“美篇”(一个原创图文社交手机软件)科普个人公众号版主的名字。从此,田晨光便与“美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工作之余、出差途中、开会间隙发表各类健康科普文章245篇,获得37万次阅读量,被分享2.3万次,患者、读者和网友纷纷评论——“田老师工作扎实、讲课生动形象,没想到写作也这么棒”。
田晨光,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内分泌科主任,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医药卫生专委会主任,从医执教35年,擅长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先后荣获为“省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省医德标兵”等,担任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委、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学会副主委等;2020年荣获河南省医师行业最高奖——“河南优秀医师”奖。
就让我们跟着田晨光所创作的“美篇”,一起来熟悉一下这位优秀医者吧!
医者情怀
“请看,这些都是我的作品!文中的配图是自己拍摄的美景,全是原创作品。”9月的一个下午,田晨光将他与“美篇”的故事向记者娓娓道来。
田晨光是一名内分泌科医生,每天面对的多是缠绵难愈的慢性病患者。门诊、病房,司空见惯的是患者及家属各种各样的询问。
“降压药什么时候能停?”
“血糖控制下来了,为什么还要注意饮食、控制体重?”
“是不是痛风患者,海鲜都不能吃?”
解答一次只能让几个患者受益,如果把这些健康知识写成文章,让更多人了解岂不是更好。
田晨光接诊时遇到的一位患者,50岁的陈先生多年前出现全身乏力、嗜睡、水肿等情况,很多年一直按贫血、低血钾治疗,后来发现疾病的根本原因是脑垂体功能低下。另一个病例是35岁的小李,血糖升高已有2年,因借口工作忙等原因一直没有治疗,直到眼底出血才来就医,遗憾的是已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导致单侧眼睛失明。
“每每想起这样的患者,我都觉得十分遗憾。防病应该重于治病,做好健康科普和患者宣传教育是多么重要!”在工作之余,田晨光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撰写健康科普文章的道路。
“医患是什么关系?是战胜疾病的战友关系!请医患双方真诚相待,健康就多了一层保护!”
“没有好习惯就没有好身体,也就不会有好的命运。在社会生活中,健康观就像一个杠杆的支点,用以撬动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接受更多命运的馈赠。”
从此,《医患关系五论》《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所谓的命好只不过是个好习惯而已》《血糖是啥》《关于“血压该不该降”的问答》等,一篇篇健康科普文章在田晨光的奇思妙想中诞生,并被患者、同行等争相转载评论。
乐在其中
“视觉独特,反问有力,说服力强,看了令人心服口服。”……
“文章后面的点赞、评论,还有对于专业问题的探讨,这些对我来说,是同行的认同和患者的信任。写作,不仅是自我表达的平台,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和自信。”田晨光所写的每一篇文章,题材都来自生活和工作。
有一次一个朋友问他:“一位老人到医院住院看病,由于病情危重失去了生命。家属很疑惑,为什么走着进去的人会突然‘躺’着出来?”
怎么来解释这个现象,让更多人理解其中的原因,田晨光着实思考了一番。为此,《鲜活的生命为何会戛然而止!》的文章出炉了。
“直接说因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受不了或者难以理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说。”田晨光认为,常人所理解的生命消失似乎应该是慢慢发生才对,比如,头发每天掉一根直到光头,体重每天少一点儿直到没有,睡觉每天多一秒直到最后醒不过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事物的变化规律一般是从量变到质变,“生命是全和无的关系。机械损伤如车祸这样的伤害可能会造成生命瞬间熄灭,而大多数慢性病往往是积患成疾,如果影响到心脏等重要器官,心脏停搏就是瞬间的事情”。
田晨光举例说,糖尿病在诊断之前五年到七年,血糖的升高就已经开始了;动脉粥样硬化从你的幼年时期就可能已经起步,直到血管狭窄到一丝血流也过不去,才表现出来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有病了再去治疗,远没有“等有钱了再去享受”听起来那么潇洒!
全篇文章2000多字,打比喻、举例子,田晨光把生与死这样一个生硬又尖锐的话题讲得让人易于接受,阐明了“健康要从年轻时抓起,对疾病要以预防为主;等到最后再解决,有时医学也无力回天”的道理。
另外,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容易误导人们就医观念的所谓科普文章和小视频,田晨光还会及时写文章进行纠正。
网上一段视频提到的“就医原则:无病不体检、小病不就医、微恙不用药、大病不大治”。其实,像这样不准确的观点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本来好好的,为什么一体检就发现这么多问题”。
“疾病的表现多如牛毛,一个病就能写上几百页的专著。”田晨光在《千万别体检?!》中说,疾病表现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复杂性,有的病自身感觉不到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疾病早期,而治病最佳的时机往往是在疾病的早期。“别怕查出来病而不敢进医院,鸵鸟政策于事无补;别因怕打针吃药而不敢进医院,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拖延得不可收拾”。
没有针锋相对的指责,有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田晨光用自己的方式,总是想办法让人们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慢慢接受正确的健康观念。
持之以恒
“医学科普文章难写就在于,有些深奥的医学知识如何能够讲得清楚看得明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田晨光自信地说,写科普文章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比如他写的这篇《龙虾会不会患痛风》文章。
很多人都知道,痛风患者要少吃海产品,比如龙虾;那么,龙虾本身会不会患痛风?龙虾到底把尿酸代谢成啥成分啦?答案连田晨光也不知道,那就开始查资料吧!科普文章首先要坚持科学性,不能乱写。
经过一番查阅和咨询,田晨光发现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以肌酐、尿素、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内的含氮化合物,尿酸是终末产物,不能被再分解,才有可能积多成患;然而,其他的生物并不都是如此,很多哺乳动物在尿酸酶的帮助下可以将尿酸氧化为尿囊素再排出体外,而具有脲酶的河蚌、甲壳类龙虾等则可以进一步把它分解成氨。
多年来,田晨光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长,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另一方面利用业内学术讲座的形式和继续教育平台,到全省各地积极参加“河南省百项适宜技术下基层”等活动,指导基层医生,甚至直接面对大众宣讲疾病防控知识;同时,他还积极争取资金,组织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全体人员编写并印刷《代谢综合征防控知识推广教育》等科普读物2000册,免费发放到社区居民及患者手中。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田晨光说,除了治病救人,他将继续做好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希望以此给人们以启迪,减少疾病发生。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