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肿瘤的策略与智慧 □闫京涛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西医善于剿灭,速战速决;中医善于调理,打持久战。因此,临床上一般西医打头阵,先有效清除肿瘤,然后由中医来收拾残局。中医与西医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中医药配合手术 手术切除是治疗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切除可以获得较好效果,一部分患者可长期缓解,甚至治愈,故又称为“根治性手术”。为了防止复发,追求“根治”效果,曾经有片面扩大手术范围的倾向,然而真正达到“根治”效果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患者会复发,过度手术创伤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相反,适当缩小手术范围,患者的生存时间反而更长。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保全功能”的再认识过程。对于中晚期肿瘤,手术的意义只是减轻肿瘤负荷,称之为姑息性手术。因此,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手术之后并非万事大吉,而是需要治病求本,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 手术具有明显的创伤性,术后患者往往身体虚弱,体质下降,对此,中医的调理脾胃、补气养血等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体质,促进术后康复。手术康复之后,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可以从根本上纠正肿瘤得以产生的“土壤”性质,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中医药配合化疗 与手术类似,也有“根治性化疗”之说,所谓根治性化疗,是指某些肿瘤对于化疗药物敏感,通过系统化疗可以收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的效果。这些肿瘤细胞增殖快,与正常细胞的分裂周期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差,因而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容易被化疗彻底消除。主要包括: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睾丸精原细胞瘤等。 除了“根治性化疗”,尚有辅助化疗和姑息性化疗。所谓辅助化疗是指配合手术、放疗而进行的化疗,旨在提高手术、放疗的治愈率。对于手术后复发、转移或无法手术切除者,化疗的目的在于使肿瘤缩小,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时间,称之为姑息性化疗。 无论是“根治性化疗”、辅助化疗,还是姑息性化疗,共同的问题是毒副反应比较严重。因此,化疗必须审慎、适度,过度化疗会适得其反,加速患者的死亡。尤其是对于姑息性化疗,治疗作用有限,却要承受化疗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如果患者体质可以耐受,则给予适度化疗,否则,应选择中医中药治疗。 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毒性、肾毒性、心脏毒性等,在化疗期间配合中药,可以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增强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以及敏感性(减毒增敏),顺利渡过化疗难关。 中医药配合靶向治疗 所谓靶向治疗是指在分子水平找出精确的致癌靶点(该靶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或者基因片段),进而设计相应的药物阻断这些靶点,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由于这些致癌的靶点往往为肿瘤细胞特有或者在肿瘤细胞中含量更为丰富,因此,靶向治疗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较传统化疗更强,而副作用相对较小。目前,靶向治疗较为成功的肿瘤主要有乳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胃肠道间质瘤、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卵巢癌等。 靶向治疗将西医对肿瘤的治疗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然而,依然有其局限性,表现为:其一,靶点寻找困难,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肿瘤找到了靶点。其二,找到了靶点,未必找到了药物。其三,即使找到了药物,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对于同一种肿瘤,有的人有靶点的表达,有的人没有表达。例如,曲妥珠单抗只对25%~30%的乳腺癌患者有效。其四,靶向治疗也有副作用,有的靶点并非完全为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 多靶点药物则可引起广泛而严重的副作用。另外,靶向药物也具有通常意义上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更为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说,靶向治疗的性质依然属于剿灭模式,只是更为精巧、精准而已,所以靶向治疗也需要与中医中药相结合,方可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肿瘤晚期患者,肿瘤已经扩散转移,既失去了手术机会,又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或者因年高体弱无法耐受放疗、化疗,此时,中医药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通过服用中药,大部分患者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时间延长,肿瘤生长减缓、缩小,甚至消失。 如果问,什么疾病最可怕?肿瘤一定会排在第一位。与肿瘤博弈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策略与智慧,这种策略和智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肿瘤的阴影,同时还会让人们重拾自信,以全新的姿态面对人生。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