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丹
热性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儿科门诊、急诊疾病和急诊住院最多见的病种之一。 热性惊厥是指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时突然出现的惊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没有热惊厥史。儿童期患病率为2%~5%,18个月~22个月为发病高峰期。热性惊厥往往发生在体温上升最快的时候,发生在发热出现后24小时之内。 热性惊厥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种。单纯型(符合以下所有标准):发作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无局灶性发作特征;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24小时之内或同一热性病程中仅发作1次。此型占热性惊厥的70%~80%。复杂型(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发作时间长(>15分钟);局灶性发作;惊厥在24小时之内或同一热性病程中发作≥2次。 热性惊厥复发率为30%~40%,其复发的个体差异很大,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有作用。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有:1.首次热性惊厥发病年龄小于18个月;2.有热性惊厥家族史;3.发生惊厥时体温为低热;4.发热后很快出现热性惊厥。具有所有危险因素的患儿76%将再次出现热性惊厥,上述危险因素都没有的患儿仅14%会再次出现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与癫痫:热性惊厥儿童绝大多数(97%)不会发展为癫痫。热性惊厥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有:1.复杂型热性惊厥;2.存在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落后;3.有癫痫家族史。 目前研究结果证实:对于绝大多数热性惊厥患儿不主张任何预防性治疗。对于少数热性惊厥过于频繁(>5次/年)或者出现过热性惊厥持续状态(>30分钟)的患儿,可以酌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长期预防:可选用丙戊酸或左乙拉西坦或苯巴比妥口服;2.间断临时预防:在发热早期及时口服或直肠应用地西泮,剂量为每次0.3毫克/公斤,可每间隔8小时应用1次,最多连续应用3次。但是应该强调,这种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这有可能掩盖严重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而且有些热性惊厥发生在发热初起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出现惊厥后才发热,因此应用临时口服药预防经常不能及时,导致预防失败。不论是采用长期或者临时预防,均应仔细评估其可能的利弊,并与家长充分沟通后再做出决定。 注意事项:1.短暂惊厥发作一般对大脑影响不大;2.有过热性惊厥,不是打疫苗的绝对禁忌;3.退烧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复发;4.大多数热性惊厥呈短暂的单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分钟~3分钟,不必急于用止惊药物,将孩子平放,松解衣领,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跌落或受伤,勿刺激患儿,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摇晃患儿;5.既往曾有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或者本次发作已经超过3分钟仍不缓解,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