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关于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思考 |
|
关于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思考 河南省肿瘤医院 赵玉洲 一、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就像完成一个四则混合运算,要先搞清楚先后顺序,然后再把每一步都做对。 MDT讨论的重点无非是要为患者把握好治疗顺序,弄明白究竟是先手术好,还是先放化疗好。如果先放化疗,要选择合理的方案;如果先手术,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范围。 对患者来说,最佳的治疗方案往往只有一种。比如说一名直肠癌患者,根据分期不同,有可能先做放化疗,再做手术,然后再做化疗。也可能是先做手术,再做化疗。如果次序有误,治疗就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 就像四则运算一样,我们往往是要先做乘除再做加减,先做括号内的再做括号外的,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当然,每一步运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很重要,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如果手术或放化疗的基本操作出了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体治疗效果。一个成功的MDT病例必须是手术和放化疗每一项的质量都有良好把控,并且先后顺序和时机都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内科、外科、放疗、放射、影像和病理等专业密切配合,避免出现“木桶效应”,让“最短的一块板”影响了整体效果。 二、应该把MDT专家组看成“评卷人”,而不是“答卷人”。 医疗组提交MDT申请之前,应首先对病例的临床分期进行准确评估,提出诊断意见以及治疗方案。当病例呈交给MDT专家组时,专家组需要复核病理、确认影像分期以及综合治疗方案。如果医疗组的诊治意见与专家组一致,则专家组仅需要批准通过医疗组意见即可。而当专家组复核、确认及提出的诊治意见与医疗组不一致时,则需要提出修正理由及修正意见,并允许医疗组复议。 随着MDT专家组不断的修正,医疗组对疾病的综合认识和把控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医疗组提出的诊治意见被修正的会越来越少,专家组也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治,使MDT更加高效运转。这样一来,不仅患者的治疗方案得到优化提升,医疗组和专家组的经验也会逐渐提升。 此外,对于特殊病例,尤其是病理或影像诊断不明确的病例,一定要提前请专家组相关专家预先查看资料,预先明确。 三、MDT不是“万能”的,当然没有MDT也是“万万不能”的。 在MDT专家组中,绝对不是“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外科专家或者内科专家能很好地把控全局,往往一个人的意见就能接近整个团队的“最高实力”。几个经验并不是很丰富的多学科医生凑在一起拿出来的“MDT意见”很可能不及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或内科专家的“个人意见”。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现在这个科技与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全面掌握一个疾病的外科、内科、免疫、病理、影像、营养以及心理等学科的所有知识,并实时更新,更不要说涉及很多疾病的很多临床病理类型。尤其是对于少发病和罕见病,一些基层医生更是难以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型医疗中心,经验丰富的MDT专家组给予全面把关。而MDT专家组的每位成员,也需要认识到学无止境,每一个MDT病例既是对自己的学术和理论水平的考验,也是让自己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的是:MDT专家组要想为每一名患者提供最新、最优化、最合理的诊治方案,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掌握,也需要结合患者所在医疗单位的具体情况及患者的经济能力和接受程度,制定出在该医疗单位能够实现,并能够让患者和家属接受的“最合理的”诊治方案。对于有特殊治疗需求的患者,应该给予转诊至更专业医疗中心的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