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述明 通讯员吴 霜 郑 矗)连日来,濮阳市中医医院通过一系列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用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播方式让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日前,该院医务人员受邀走进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中,濮阳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医生徐百鸿同时作为该校的健康副校长,带领医院心内科杨慧芳和制剂室孙万聪两位医生,从中医药文化的起源、耳穴的作用和中医药制剂的传统手工制作等方面,为师生们带来一场中医药文化盛宴。 徐百鸿的讲解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了古代中医大家和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及专用工具,还掌握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材使用方法,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频频互动,学习氛围轻松愉悦。 小耳朵大神奇,耳朵上藏着200多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对应的身体部位,常做耳穴按摩操,可以缓解身心疲劳。杨慧芳让学生们知道了耳朵上的一些小秘密,并且可以通过耳朵的形状判断健康情况,让大家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课后,学生和家长们都想请杨慧芳分析一下自己的耳朵,看看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变得更聪明、记忆力更好,哪些穴位可以预防近视等。 孙万聪给孩子们分享了中医药制剂的分类和传统制作方法,并让孩子们动手参与大山楂丸的制作。大山楂丸的主要成分是生山楂、焦神曲和焦麦芽,经过打粉、和蜜等过程,做成一个个小药丸。孙万聪从早上6时就开始准备课堂上需要的物料,因担心外界温度低、提前做好的主料会变冷变硬,还细心地用泡沫箱装好保温! 据了解,濮阳市作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示范城市,把濮阳市中医医院确定为该活动实施单位。濮阳市中医医院运用“健康副校长”“健康促进学校共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引导他们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