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秦程高 文/图
“身边有人突然出现口角歪斜、偏身无力,是卒中发作吗?” “急性卒中患者每秒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凋亡,我们怎样才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脑功能?” …… 连日来,类似这样的问题,随着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开设的“卒中流动课堂”,被宣传员带到了该院的每个病区(如图)。 提问、回答、分析、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一支由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医生、护士组成的卒中宣传员队伍,把卒中早期识别、发现、预防的知识,送进了医院的各个病区。 “我们从12月7日启动‘卒中流动课堂’的巡讲活动,至今已经开设了25期。今后,我们还计划走科室、进社区,开展百场千次科普宣教活动。”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刘志华说,“卒中流动课堂”结合冬季脑血管病高发的特点、结合该院建设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标准展开,为的是让卒中相关知识走进更多人身边,提高大家的防病、急救意识。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河南省中医院“卒中流动课堂”的宣传员团队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讲解,结合“FAST识别法(一种国际上快速识别卒中的方法)”“卒中120”“卒中8+2危险因素”等知识点,把卒中防治知识送进了院内各个临床和辅助科室。 与此同时,这一课堂还走进了河南省中医院行政、后勤、安保等多个部门。“俺家好几个亲戚都是卒中患者,早知道里面有这么多门道儿,俺回去就给老家亲戚都讲讲!”12月17日,河南省中医院总务科一位在食堂工作的女士,听了宣传员的讲解后,这样说。 据刘志华介绍,利用科室早交班、职工下班时间开展的“卒中流动课堂”,为的是让更多的非脑病专科医务人员了解卒中急救知识,遇到卒中事件敢于施救、及时施救;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卒中防治知识,做到未病早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