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仙人余粮”——黄精
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感
《三国演义》里的辨证施治
桑寄生
我国古代的几次“战疫”
1
11 1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我国古代的几次“战疫”
 

我国古代的几次“战疫”
□李金钢

   古时候,我国疫情屡有发生。据史料记载,1840年之前关于疫情的记载达800余条。古人在抗击疫病的过程中,创立了伤寒论、温病学说等。国医辨证施治,国药扶正祛邪。救死扶伤,活人无数。
    史载,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大军挺进云南亲征孟获。时值五月,大军身处瘴疫之地,身心多有不适。诸葛亮创制避暑驱瘟之行军散,将士安然无恙。蜀军战斗力坚锐,诸葛亮七擒孟获,大获全胜。
    行军散,初载于清代温病学者王士雄编撰的《霍乱论》,具有消暑解毒、辟秽利窍之功效。组方为绿豆粉1两(古时计量单位),麻黄末8钱(古时计量单位),干姜、陈皮等共研和匀,每服1钱,用无根水调下。服用后汗自出,瘟疫愈。
    香苏散是由名医将原方化裁成为治四时瘟疫、伤寒之效方。据载,民间老翁将其配方授予当地一户富贵人家济民。大疫来临,其家以仁爱之心修合施药于百姓,患者皆愈。
    香苏散初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苏叶、陈皮、甘草、柴胡、桂枝、防风、羌活组成。水煎,空心热服。
    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江南淮北瘟疫肆虐,“沿门阖境,传染相似。”施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方(加倍人参,酌减前胡、独活等),“服者尽效,全无过失。”
    万历十七年(1589年),时疫盛行。人参败毒散再度被派上用场,服用者“无不全活”。人参败毒散初载于《幼科金针》,治疗伤寒、瘟疫、风湿等,有“治瘟第一方”之誉。组方为人参5分(古时计量单位),柴胡1钱,前胡、川芎、茯苓、桔梗、羌活各8分,独活、枳壳各7分,甘草2分。水二钟(古时计量单位),煎8分,热服。
    康熙五十年十月(1711年),行军散、香苏散、人参败毒散被清代名医孙伟收入其编撰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并刊刻。全书6卷,分132门,载方1600余首。其中有瘟疫门,还详细记载了治疗瘟疫的其他验方。该书因得友人相助而成,故名。所获评价甚高:“其方多效。”“百法百验,治无不效,而疾无不去者矣。”“是良方,非异术。”
    此外,民间尚有五瘟丹,治疗四时瘟疫流行,伤寒发热,诸症热病。组方为黄连、黄柏、黄芩、甘草、紫苏、香附各1两,以上6味皆生用,于冬至日制为末,用锦纹大黄3两浓煎汤去渣熬成膏,和前药为丸,如弹子大,朱砂、雄黄末为衣,再贴金箔。每服1丸,冷水磨服,奇效。
    凉水金丹,治疗四时不正之气、伤寒伤暑、伤风、疟痢、发热头疼诸症。由沉香、公丁香、甜瓜子仁各5分,木香、儿茶各7分,京牛黄2分,巴豆霜(去油,净)3钱,乳香、天南星、没药、轻粉各1钱,冰片1分5厘,雄黄、血竭、朱砂各1钱5分,牙皂(炙黄色)8分,鸦片6分,白花蛇(炙黄色)2钱,共研细末,煮枣肉为丸,如黄豆大,金箔为衣。每服1丸,凉水送下即愈。
    辟瘟疫方,神砂1两为末,白蜜合丸,麻子大,以太岁日或平旦,一家皆向东方用井花冷水各吞21丸,忌荤1日,永无疫患。
    刘有义方,治疗时气、流行瘟疫。炮制方法为:九九尽日,令人收茵陈蒿,连根采来阴干。如遇天行春令时疫起,每人用蒿子5分,乌梅两个,打碎,水二钟,煎8分,热服,汗出即愈。古人还以苍术烧之,消毒杀菌、辟瘟邪疠气。
    凡此种种,既挽救了芸芸众生,也为后人防治疫情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作者供职于西安工业大学)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