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聆听乡野的春
“耕读传家”是无声的教诲
新郑市人民医院三岁幼童窒息医生巧手化险
风雪寒夜暖医情
有一种坚持叫读博
和 谐 杨 华/摄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1
11 1 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耕读传家”是无声的教诲
 


□刘传俊

   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上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字,每当春节来临之前,村民会在腋下夹一张大红纸,让父亲写春联,父亲从不推托,一边思考内容,一边在砚台里研磨墨汁,我则在黑漆方桌旁观看。父亲为我家堂屋的门上方横批写的是“耕读传家”,这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诲。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总觉得书中有香气缭绕着我。每每得到一本书,我就会废寝忘食地阅读,大有学不出名堂绝不罢休的气概。特别是那年夏天,我借到《林海雪原》和《逐鹿中原》这两本书,顾不上土屋里蚊虫叮咬,一看就是大半夜。
    长大后到城市谋生,工作岗位换了几个,值得庆幸的是,都与书籍有关,我乐此不疲,从早到晚工作。我之所以在几个岗位上都能成为骨干,受到器重,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多,皆与我爱读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万籁俱寂的夜里,我减少出门时间,静下心来,独处一隅,静静地阅读,旁若无人,不受任何干扰。这种自发阅读,也许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快乐。正看着,有时会黯然神伤,扼腕叹息,有时会笑出声来,仿佛书中在讲述一些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叙述这些故事的话语,裹挟着独有的丰富多彩和鲜明亮丽,好像描写的情景就发生在我的身边,那些人物也好像是我遇到过的,有血有肉,十分丰满,无可代替,倍加亲切。
    最是书香能致远,中华民族自古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古人曾这样说过“开卷有益”“学而不倦”,书籍开合间,我们确实能跨越时空之界限,穿越时间之维度,能看到得失、成败、兴替之缘由,知道什么值得大力弘扬,什么必须鞭挞,精神世界也会逐渐丰富。“多读书不富也贤,勤种地无多有少”,书籍为我们提供知识营养和心灵愉悦。记得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名作《月亮与六个便士》里有一句话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追逐,要有一种超越的开阔性眼界。开阔性眼界取决于什么呢?我认为,取决于书籍。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更何况人的生命有限,经历也有限,书籍中的真味、深味、香味、趣味,确实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何况书籍是前人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读书之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得依靠实践来体悟。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骨科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