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跃升 谱写高质量发展华章
(上接第一版) 作为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教学工作也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不仅承担着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近几年还承担了新乡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理论教学任务。 2020年,该院大力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三级教学管理机构,完善临床技能中心配置,设立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考站,成立学科教研室,制定《住培督导实施办法》,利用互联网医院、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远程会诊和网络资源,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向特色模式和服务模式转变,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第三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该院院长于拥军说,“要把医院发展的着力点建立在‘科技兴院是医院建设的根本,科技创新是科技兴院的重点,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兴院的基础’理念之上。” 在全面应用先进诊疗技术的同时,该院探索实践了“智慧医疗”。今年年初,该院顺利通过互联网医院现场评审,互联网医院牌照正式落户该院。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医生结合诊断情况开具电子处方,医院的药师审核处方后,患者就可自行到医院取药,也可以选择将药品直接配送到家中,避免了患者跑医院开药、排长队的烦恼。 目前,该院已经实现了在线查阅报告、电子费用清单、移动在线支付、挂号检查等诸多功能,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了电子病历应用4级评级和复核;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质量与数据对接工作达到A级;为80多家基层医联体成员单位提供远程心电、远程影像技术支持,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服务率和协同率。此外,病历复印、体检报告等都可以通过手机申请,该院直接快递到家。如今,方便、快捷、贴心已经成为患者在该院就医的新体验。 温情与坚定 践行公立医院的使命担当 病房里,医务人员与患者细心沟通,关切地询问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梳头擦脸……走进该院,随处能见到这样温馨的画面。 去年“5·12”国际护士节前夕,该院护理部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5名重症患者家属联名为该院护理人员写了一封感谢信。专程到护理部送感谢信的是马学成的儿子,此前,他曾把一张大到无处张贴的巨幅感谢信送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马学成的儿子说:“她们对待患者细致入微,不喊累,不嫌脏。为了避免患者卧床长出褥疮,她们按时为患者翻身,一个女护士力气小,就两三个女护士一起动手。而且,对待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家属,她们也十分有耐心,常常开导我们,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很感动。” 其实,在该院,像这样的亲情化优质护理服务还有很多。去年国庆假期,该院急诊科护士翟梦琦深夜值班时,解衣为一名弃婴哺乳,吃饱后的弃婴终于不哭了。这暖心的一幕被网友发布到网上后,很多人为翟梦琦的行为点赞,称其为“最美妈妈”。 “举全院之力,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更多舒适感。”于拥军说,为此,该院去年开展“好创意、好形象、好声音”活动,将无形医院文化可视化、具体化,出院患者满意度达97.6%,门诊患者满意度达96.9%。 不仅如此,该院连续举办13届“春暖万家·关爱女性送健康”大型公益活动,长期选派医务人员参加援非、援疆和对口支援工作,连续7年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营养宣传周、“爱来癌去”健康俱乐部、肺癌筛查防治公益行动等义诊活动;向上牵手国家级、省级知名医院,向下牵手1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建医联体,为提升焦作市肿瘤患者治愈率做出了贡献。3年来,该院共参加公益项目109项,服务3万余人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该院立即取消春节休假,600余名党员纷纷立下请战书,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建峰临危受命,担任焦作市援鄂应急医疗队队长,取得了“收治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医护工作零投诉”的成绩,受到省委组织部、河南省高校工委通报表扬;护理部受到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的通报表彰。该院被评为“焦作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焦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此外,该院派出队伍,配合、指导河南理工大学和焦作一中等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 风雷激荡立潮头,勇毅笃行写华章。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以省内一流的三级甲等医院、著名肿瘤防治中心的愿景为目标,砥砺前行,敬往思来,敢为人先,求真至善,为守护百姓健康续写更加壮丽的华彩篇章。 (图片由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