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服药时间有讲究 □安伟峰
不少高血压病患者无论怎么吃药都控制不住血压,这不一定是药物的原因,也可能跟患者的服药习惯有关。如果在错误的时间服药,则不利于降压药发挥作用;要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血压规律。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血压在24小时内具有“昼高夜低、两峰一谷”的节律现象,即8时~9时、16时~18时最高;夜间睡眠时,血压下降,凌晨0时~3时达到最低。 一天里血压的变化曲线像一个勺子,叫作勺型血压。根据这个规律,让降压药的起效时间与血压波动的高峰期基本同步,就能使药物产生更好的降压效果。具体来说,对于勺型血压患者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一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包括控释片和缓释片),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培哚普利、缬沙坦、氯沙坦、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多在早上7时服药。饭前饭后均可,建议在进食前服用。 二、一天服用2次的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非洛地平(波依定)、美托洛尔等,7时和15时服药为好。 三、一天服用3次的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第一次清晨醒来服,第二次13时服,最后一次18时之前服。 四、还需要提醒的是,勺型血压患者切忌睡前或者夜间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过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从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此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应在早上服用,以免晚上服用造成夜尿次数增加,影响睡眠。 此外,有部分患者的血压波动并不典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与白天相比不足10%,被称为非勺型血压;还有部分患者出现夜间血压无下降或者反超白天的情况,被称为反勺型血压。 一般来说,非勺型血压或反勺型血压的患者往往存在交感神经持续兴奋的情况,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会对脑、心脏、肾脏及大血管造成危害,因此要密切控制夜间血压。此类患者需要使用长效降压药物,应在晚上8时或睡前服药。 患者最好做一个24小时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波动类型来确定服药时间,一般选择在高峰前1小时~2小时服药。患者也可以在一天中选择4个时间点,每6小时测一次血压,连续测3天,就能够大致掌握自己血压波动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出恰当的服药时间。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